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1页 |
·双光子吸收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双光子吸收的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几种测量双光子吸收效应的方法 | 第12-13页 |
·Z-扫描技术(Z-scan technique) | 第12-13页 |
·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 TPEF) | 第13页 |
·几种常见的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设计方法 | 第13-19页 |
·一维线性有机双光子材料分子 | 第13-16页 |
·二维有机双光子材料分子 | 第16-19页 |
·论文课题选择、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21-55页 |
·薛定谔方程及三个基本近似 | 第21-27页 |
·闭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 第24-26页 |
·开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 第26-27页 |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27-30页 |
·半经验方法 | 第30-37页 |
·INDO 方法 | 第31-35页 |
·ZINDO 方法 | 第35-37页 |
·组态相互作用 | 第37-38页 |
·非线性光学原理 | 第38-55页 |
·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张量元表示式 | 第38-51页 |
·双光子吸收原理 | 第51-55页 |
第3章 两系列四羧酸二萘嵌苯衍生物的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55-84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理论方法 | 第56-58页 |
·取代基性质及骨架修饰对四羧酸二萘嵌苯衍生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58-68页 |
·分子设计和几何优化 | 第58-59页 |
·单光子吸收性质 | 第59-61页 |
·双光子吸收性质 | 第61-67页 |
·本节小结 | 第67-68页 |
·主体平面轴向修饰对四羧酸二萘嵌苯衍生物分子单、双光子吸收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68-84页 |
·分子设计与几何优化 | 第68-69页 |
·单光子吸收性质 | 第69-73页 |
·双光子吸收性质 | 第73-83页 |
·本节小结 | 第83-84页 |
第4章 芘衍生物的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84-103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计算方法 | 第85-8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6-102页 |
·分子结构设计和电子结构 | 第86-89页 |
·单光子吸收性质 | 第89-91页 |
·双光子吸收性质 | 第9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溶剂效应对星型DCM 衍生物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103-119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理论方法 | 第104-10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06-118页 |
·分子结构与几何优化 | 第106-107页 |
·单光子吸收性质 | 第107-111页 |
·双光子吸收性质 | 第111-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6章 以苯并[h]苯并吡喃衍生物为基础的镁离子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理论研究 | 第119-132页 |
·引言 | 第119-120页 |
·理论方法 | 第120-12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21-131页 |
·分子设计与几何优化 | 第121-122页 |
·单光子吸收性质 | 第122-124页 |
·双光子吸收性质 | 第124-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论文摘要 | 第154-157页 |
Abstract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