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1页 |
1.选题缘由 | 第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本文主要内容 | 第13页 |
(四)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1.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起源与基本内容 | 第15-24页 |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第15-17页 |
1.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起源 | 第15-16页 |
2.早期美学思想的发展 | 第16-17页 |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基本内容 | 第17-19页 |
1.美的内涵 | 第17-18页 |
2.美的规律 | 第18页 |
3.美的本质 | 第18-19页 |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在20世纪的发展 | 第19-24页 |
1.拉法格、梅林的美学思想 | 第19-20页 |
2.卢卡奇的美学思想 | 第20-21页 |
3.列宁的美学思想 | 第21-22页 |
4.毛泽东的美学思想 | 第22-24页 |
二、新媒体的现状、新媒体相关理论与新媒体的基本理念 | 第24-32页 |
(一)新媒体的现状 | 第24-27页 |
1.新媒体的出现 | 第24-26页 |
2.新媒体发展的现状 | 第26-27页 |
(二)新媒体的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1.麦克卢汉的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2.现阶段国内新媒体理论的发展 | 第28页 |
(三)新媒体的基本理念 | 第28-32页 |
1.符号文化理念 | 第28-29页 |
2.眼球文化理念 | 第29-30页 |
3.图像文化理念 | 第30页 |
4.原创文化理念 | 第30-31页 |
5.网络语言文化理念 | 第31-32页 |
三、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引导新媒体理念发展的路径研究 | 第32-39页 |
(一)现阶段新媒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1.网络暴力 | 第32-33页 |
2.传播低俗信息 | 第33页 |
3.拜物教的出现 | 第33-34页 |
4.新媒体环境中的异化 | 第34-35页 |
5.原因分析 | 第35页 |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引导新媒体理念发展的路径 | 第35-39页 |
1.马克思主义美学之于人的复归 | 第35-36页 |
2.新媒体环境中审美的复归 | 第36-37页 |
3.审美批判在社会层面的复归 | 第37-39页 |
四、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视域下新媒体理念的实践应用——以桂林旅游业为例 | 第39-45页 |
(一)当前桂林新媒体的现状 | 第39-41页 |
1.桂林各种新媒体终端的数据统计 | 第39-40页 |
2.现阶段桂林旅游行业新媒体的困境 | 第40-41页 |
(二)桂林旅游业的符号文化 | 第41-42页 |
1.符号文化对于旅游业的影响 | 第41页 |
2.桂林的名片符号对于游客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三)探讨有关桂林旅游业的新媒体理念在美学视域下的出路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