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8页 |
1.1 多肉植物发展简史及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多肉植物的分类及常见种类 | 第12页 |
1.3 多肉植物的用途及价值 | 第12-13页 |
1.4 我国多肉植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4.1 多肉植物精品化 | 第13-14页 |
1.4.2 多肉植物应用于绿化工程 | 第14-15页 |
1.5 多肉植物栽培管理及繁殖要求 | 第15-18页 |
1.5.1 影响多肉生长的环境因子 | 第15-16页 |
1.5.2 环境因子对植物呈色的影响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上海地区常见多肉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观察 | 第18-72页 |
2.1 景天属 | 第18-26页 |
2.1.1 松之绿 | 第18页 |
2.1.2 丸叶松之绿 | 第18-20页 |
2.1.3 八千代 | 第20页 |
2.1.4 春萌 | 第20-21页 |
2.1.5 春上 | 第21-22页 |
2.1.6 佛甲草 | 第22-23页 |
2.1.7 铭月 | 第23页 |
2.1.8 劳尔 | 第23-24页 |
2.1.9 球松 | 第24-25页 |
2.1.10 塔洛克 | 第25-26页 |
2.2 拟石莲花属 | 第26-42页 |
2.2.1 白凤 | 第26页 |
2.2.2 蓝鸟 | 第26-27页 |
2.2.3 冰梅 | 第27-28页 |
2.2.4 初恋 | 第28-29页 |
2.2.5 范女王 | 第29-30页 |
2.2.6 粉蔓 | 第30-31页 |
2.2.7 黑爪 | 第31页 |
2.2.8 红唇 | 第31-32页 |
2.2.9 花月夜 | 第32页 |
2.2.10 吉娃娃 | 第32-33页 |
2.2.11 锦晃星 | 第33-34页 |
2.2.12 雪晃星 | 第34页 |
2.2.13 蒂比 | 第34-36页 |
2.2.14 蓝宝石 | 第36页 |
2.2.15 蓝姬莲 | 第36-37页 |
2.2.16 蓝苹果 | 第37页 |
2.2.17 劳伦斯 | 第37-38页 |
2.2.18 女美月 | 第38-39页 |
2.2.19 花筏 | 第39页 |
2.2.20 特玉莲 | 第39-40页 |
2.2.21 月光女神 | 第40-41页 |
2.2.22 鲁氏石莲花 | 第41-42页 |
2.3 莲花掌属 | 第42-45页 |
2.3.1 小人祭 | 第42-43页 |
2.3.2 绿法师 | 第43页 |
2.3.3 黑法师 | 第43-44页 |
2.3.4 艳日辉 | 第44-45页 |
2.4 伽蓝菜属 | 第45-49页 |
2.4.1 白姬之舞 | 第45-46页 |
2.4.2 大叶落地生根 | 第46-47页 |
2.4.3 窄叶落地生根 | 第47-48页 |
2.4.4 福兔耳 | 第48页 |
2.4.5 兰贝儿 | 第48-49页 |
2.5 青锁龙属 | 第49-57页 |
2.5.1 巴 | 第49-50页 |
2.5.2 波尼亚 | 第50页 |
2.5.3 火祭 | 第50-51页 |
2.5.4 火祭锦 | 第51-52页 |
2.5.5 赤鬼城 | 第52-53页 |
2.5.6 醉斜阳 | 第53-54页 |
2.5.7 雨心 | 第54页 |
2.5.8 红数珠 | 第54-55页 |
2.5.9 毛海星 | 第55-56页 |
2.5.10 茜之塔 | 第56-57页 |
2.5.11 若歌诗锦 | 第57页 |
2.6 石莲属 | 第57-59页 |
2.6.1 滇石莲 | 第57-58页 |
2.6.2 印地卡 | 第58-59页 |
2.7 风车草属 | 第59-63页 |
2.7.1 蓝豆 | 第59-60页 |
2.7.2 秋丽 | 第60页 |
2.7.3 姬秋丽 | 第60-61页 |
2.7.4 丸叶姬秋丽 | 第61-62页 |
2.7.5 艾伦 | 第62-63页 |
2.8 杂交属 | 第63-71页 |
2.8.1 白牡丹 | 第63-64页 |
2.8.2 红宝石 | 第64页 |
2.8.3 柳叶年华 | 第64-65页 |
2.8.4 马库斯 | 第65页 |
2.8.5 密叶莲 | 第65-66页 |
2.8.6 树冰 | 第66-67页 |
2.8.7 霜之朝 | 第67-68页 |
2.8.8 小玉 | 第68-69页 |
2.8.9 紫梦 | 第69页 |
2.8.10 红粉佳人 | 第69-70页 |
2.8.11 红手指 | 第70-71页 |
2.9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71-72页 |
第三章 不同基质配方对景天类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72-7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72-73页 |
3.2.1 基质配方调整方案 | 第72-73页 |
3.2.2 测定不同配方栽培基质的干湿重指标 | 第73页 |
3.2.3 不同基质配对多肉植物叶片萌芽及长势的影响 | 第7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73-76页 |
3.3.1 不同基质配方的保水性测量结果 | 第73-74页 |
3.3.2 不同基质配对多肉植物叶片萌发及长势的影响 | 第74-76页 |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景天科植物的繁殖研究 | 第77-8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77-78页 |
4.2.1 多肉植物的无性繁殖过程 | 第77页 |
4.2.2 观察十二种多肉植物两种无性繁殖途径对繁殖结果的影响 | 第77-7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8-82页 |
4.3.1 多肉植物的无性繁殖过程 | 第78-79页 |
4.3.2 十二种多肉植物两种无性繁殖途径的繁殖结果对比 | 第79-82页 |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83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