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 甜瓜的分类 | 第11-12页 |
1.1 薄皮甜瓜的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2 甜瓜产业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2.1 科技发展概况 | 第13页 |
2.2 生产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2.2.1 生产面积基本稳定,产量平稳略增 | 第13-14页 |
2.2.2 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 第14页 |
2.2.3 栽培方式向简约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 第14页 |
2.3 市场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2.3.1 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 | 第14-15页 |
2.3.2 质量和品牌意识显著提高 | 第15页 |
2.4 贸易发展概况 | 第15页 |
3 上海地区薄皮甜瓜产业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4 甜瓜生产模式与栽培技术 | 第16-22页 |
4.1 我国甜瓜生产设施栽培的主要模式 | 第16-17页 |
4.2 我国甜瓜设施栽培技术 | 第17-21页 |
4.2.1 甜瓜育苗技术 | 第17-18页 |
4.2.2 甜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第18-20页 |
4.2.3 甜瓜栽培方式 | 第20页 |
4.2.4 植株整枝 | 第20-21页 |
4.3 上海地区薄皮甜瓜生产模式与栽培技术 | 第21-22页 |
4.3.1 品种选择 | 第21页 |
4.3.2 生产模式 | 第21页 |
4.3.3 栽培技术 | 第21-22页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上海地区大棚栽培薄皮甜瓜品种筛选 | 第23-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3-24页 |
1.3 栽培管理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1 不同品种薄皮甜瓜的性状表现 | 第24-27页 |
2.1.1 叶面积 | 第24-25页 |
2.1.2 茎粗 | 第25页 |
2.1.3 叶片数 | 第25-26页 |
2.1.4 生育期 | 第26-27页 |
2.2 不同品种薄皮甜瓜的农艺性状及单果重 | 第27页 |
2.3 不同品种薄皮甜瓜果实的商品性状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播期对薄皮甜瓜生长发育及单果品质的影响 | 第30-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1.3 植物学性状的测定 | 第31页 |
1.3.1 叶面积和叶片数的测定 | 第31页 |
1.3.2 果实生长发育的测定 | 第31页 |
1.3.3 产量的测定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2.1 播期对薄皮甜瓜生育期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 播期对植株薄皮甜瓜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2.3 播期对薄皮甜瓜植株果实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 播期对薄皮甜瓜单果品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 播种时期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 第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3.1 播期的确定 | 第34页 |
3.2 能否发展露地栽培薄皮甜瓜问题 | 第34-35页 |
3.3 栽培规模探讨 | 第35页 |
3.4 病虫害预防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整枝方式对薄皮甜瓜生长发育及单果品质、产量的影响 | 第36-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1.2.1 材料种植 | 第36页 |
1.2.2 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1.2.3 调查测定 | 第3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2.1 整枝方式对茎蔓粗度的影响 | 第37页 |
2.2 整枝方式对叶面积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 整枝方式对薄皮甜瓜花期、收获期的影响 | 第38页 |
2.4 整枝方式对薄皮甜瓜坐果率、单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2页 |
1 上海地区大棚薄皮甜瓜品种筛选 | 第40页 |
2 播期对薄皮甜瓜生长发育及单果品质的影响 | 第40-41页 |
3 整枝方式对薄皮甜瓜生长发育及单果品质、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