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地区侏罗系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块优选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成藏控制因素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成藏控制因素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区控制因素分析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概况及成藏条件 | 第16-22页 |
2.1 油藏构造背景 | 第16页 |
2.2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2.3 成藏条件概述 | 第17-20页 |
2.3.1 油气成藏地质要素 | 第18-20页 |
2.3.2 油气成藏地质作用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YC地区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 第22-40页 |
3.1 成藏古地貌因素分析 | 第22-28页 |
3.1.1 古地貌恢复 | 第22-26页 |
3.1.2 古地貌特征 | 第26页 |
3.1.3 古地貌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26-28页 |
3.2 成藏沉积作用分析 | 第28-34页 |
3.2.1 沉积相分析及整体特征 | 第28-29页 |
3.2.2 沉积相带展布特征 | 第29-32页 |
3.2.3 砂体展布特征 | 第32-34页 |
3.2.4 沉积相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 第34页 |
3.3 成藏构造要素分析 | 第34-35页 |
3.3.1 构造特征及类型 | 第34-35页 |
3.3.2 构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 第35页 |
3.4 成岩差异压实作用分析 | 第35-39页 |
3.4.1 差异压实作用类型 | 第36-38页 |
3.4.2 差异压实作用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油藏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 | 第40-52页 |
4.1 油气运移模式 | 第40-41页 |
4.2 油藏分布规律 | 第41-44页 |
4.2.1 油藏纵向分布规律 | 第41-43页 |
4.2.2 油藏平面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4.3 成藏模式 | 第44-48页 |
4.3.1 斜坡主控型模式 | 第44页 |
4.3.2 构造岩性主控型模式 | 第44-45页 |
4.3.3 断层主控型模式 | 第45-46页 |
4.3.4 差异压实主控型模式 | 第46-48页 |
4.4 成藏个案解剖 | 第48-51页 |
4.4.1 斜坡主控型 | 第48-49页 |
4.4.2 构造岩性主控型 | 第49页 |
4.4.3 断层主控型 | 第49-50页 |
4.4.4 差异压实主控型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成藏有利区预测 | 第52-61页 |
5.1 有利区块筛选原则 | 第52-53页 |
5.2 有利区块分类标准 | 第53-54页 |
5.3 产建有利区优选 | 第54-60页 |
5.3.1 Ⅰ类有利区块代表 | 第55-58页 |
5.3.2 Ⅱ类有利区块代表 | 第58-59页 |
5.3.3 Ⅲ类有利区块代表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