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毒品犯罪死刑司法限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毒品犯罪刑罚设置中外历史考察 | 第12-16页 |
(一)中国毒品犯罪刑罚设置历史演变 | 第12-14页 |
(二)毒品犯罪刑罚设置国际立法考察 | 第14-16页 |
二、我国刑事立法中废除毒品犯罪死刑的障碍因素 | 第16-20页 |
(一)严厉的禁毒刑事政策 | 第16-17页 |
(二)严峻的毒品犯罪形势 | 第17-18页 |
(三)薄弱的社会民意基础 | 第18-20页 |
1、痛恨毒品的历史情绪 | 第18页 |
2、迷信死刑的历史观念 | 第18-19页 |
3、反对废除毒品犯罪死刑的呼声 | 第19-20页 |
三、我国毒品犯罪死刑司法限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 第20-29页 |
(一)顺应废除死刑的国际发展趋势要求 | 第20-21页 |
(二)践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 第21-22页 |
(三)负起大国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的要求 | 第22页 |
(四)顺利开展国际禁毒司法合作的需要 | 第22-23页 |
(五)当前我国刑事政策及司法环境的必然要求 | 第23-25页 |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 | 第23-24页 |
2、限制、控制死刑的司法环境 | 第24-25页 |
(六)毒品犯罪的本质特征决定 | 第25-27页 |
1、毒品犯罪是非暴力犯罪 | 第25-26页 |
2、毒品犯罪并非“最严重的罪行” | 第26页 |
3、毒品犯罪是典型的无被害人犯罪 | 第26-27页 |
(七)依赖死刑威慑力严打毒品犯罪收效甚微 | 第27-29页 |
四、我国毒品犯罪死刑司法限制的路径 | 第29-42页 |
(一)犯罪类型、犯罪形态中的死刑限制 | 第29-34页 |
1、运输毒品罪的死刑限制 | 第29-31页 |
2、新型毒品犯罪的死刑限制 | 第31-33页 |
3、毒品共同犯罪的死刑限制 | 第33-34页 |
(二)量刑情节中的死刑限制 | 第34-39页 |
1、特情介入、控制下交付与死刑限制 | 第34-35页 |
2、自首、立功与死刑限制 | 第35-37页 |
3、主观明知认定与死刑限制 | 第37-39页 |
(四)刑罚方面的死刑限制 | 第39-42页 |
1、完善财产刑的适用 | 第39-40页 |
2、扩大死缓的适用 | 第40-42页 |
五、其他死刑司法限制措施 | 第42-46页 |
(一)加强司法人员轻刑慎刑司法理念的树立 | 第42-43页 |
(二)扩大毒品犯罪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 | 第43-44页 |
(三)强化律师在毒品犯罪死刑案件中的辩护作用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0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