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RPC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RPC材料性能研究 | 第11-13页 |
1.2.2 RPC构件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 第13-15页 |
1.2.3 RPC的工程应用 | 第15-16页 |
1.3 钢-RPC组合结构桥梁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工程背景及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第二章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力学理论分析 | 第20-42页 |
2.1 概述 | 第20-21页 |
2.2 波形腹板组合梁桥力学理论分析 | 第21-32页 |
2.2.1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抗弯性能分析 | 第21-24页 |
2.2.2 波形钢腹板抗剪性能分析 | 第24-30页 |
2.2.3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抗扭性能分析 | 第30-32页 |
2.3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力学理论分析 | 第32-41页 |
2.3.1 钢-混凝土组合梁作用机理 | 第32-33页 |
2.3.2 组合截面换算截面及截面参数 | 第33-35页 |
2.3.3 组合梁荷载作用下截面应力计算 | 第35-37页 |
2.3.4 组合梁长期作用下截面应力分析 | 第37-40页 |
2.3.5 组合梁竖向抗剪验算方法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四种连续刚构桥方案结构性能分析和对比 | 第42-77页 |
3.1 波形钢腹板-RPC组合梁连续刚构桥方案 | 第42-53页 |
3.1.1 桥型布置与主梁构造 | 第42-44页 |
3.1.2 材料参数 | 第44-45页 |
3.1.3 施工方案 | 第45页 |
3.1.4 方案一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5-47页 |
3.1.5 方案一有限元模拟结果验算 | 第47-53页 |
3.2 钢-RPC组合梁连续刚构桥方案 | 第53-59页 |
3.2.1 方案基本情况 | 第53页 |
3.2.2 方案二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3-55页 |
3.2.3 方案二有限元模拟结果验算 | 第55-59页 |
3.3 钢-RPC组合梁混合梁连续刚构桥方案 | 第59-68页 |
3.3.1 方案的提出 | 第59-60页 |
3.3.2 方案基本情况 | 第60-62页 |
3.3.3 方案三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3.3.4 方案三有限元模拟结果验算 | 第63-68页 |
3.4 普通PC刚构桥方案 | 第68-71页 |
3.4.1 方案基本情况 | 第68-69页 |
3.4.2 方案四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9-70页 |
3.4.3 方案四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3.5 方案分析对比 | 第71-75页 |
3.5.1 结构受力性能分析对比 | 第71-73页 |
3.5.2 结构自重及有效性对比 | 第73-74页 |
3.5.3 经济性对比 | 第74-7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钢-RPC组合结构连续刚构桥相关技术研究 | 第77-98页 |
4.1 钢-RPC组合结构栓钉抗剪连接件研究 | 第77-87页 |
4.1.1 栓钉抗剪连接件承载力公式比较 | 第77-79页 |
4.1.2 钢-RPC组合结构栓钉抗剪连接件试验研究 | 第79-84页 |
4.1.3 钢-RPC组合结构桥梁栓钉连接件布置研究 | 第84-87页 |
4.2 钢-RPC组合梁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研究 | 第87-91页 |
4.2.1 中跨钢-RPC组合梁长度取值研究 | 第87-89页 |
4.2.2 边跨长度取值研究 | 第89-91页 |
4.3 钢-RPC组合结构桥梁RPC板抗冲切性能研究 | 第91-94页 |
4.4 钢-RPC组合结构桥梁RPC板局部稳定性研究 | 第94-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1页 |
5.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98-100页 |
5.2 本文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