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词表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植物激素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 第10-12页 |
1.1.1 生长素 | 第10页 |
1.1.2 细胞分裂素 | 第10-11页 |
1.1.3 赤霉素 | 第11页 |
1.1.4 脱落酸 | 第11页 |
1.1.5 乙烯 | 第11-12页 |
1.1.6 其他激素 | 第12页 |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 第12-13页 |
1.2.1 类似生长素药剂 | 第12-13页 |
1.2.2 合成细胞分裂素 | 第13页 |
1.2.3 “乙烯利” | 第13页 |
1.2.4 “矮壮素” | 第13页 |
1.2.5 其他生长调节剂 | 第13页 |
1.3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 第13-15页 |
1.3.1 植保素 | 第14页 |
1.3.2 木质化作用 | 第14页 |
1.3.3 信号分子作用 | 第14页 |
1.3.4 趋避捕食作用 | 第14-15页 |
1.3.5 其他功能 | 第15页 |
1.4 生长物质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1.4.1 对果树单性结实的影响 | 第15页 |
1.4.2 对果树花芽分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3 对果树根系的影响 | 第16页 |
1.4.4 对果树座果率的影响 | 第16页 |
1.4.5 对果树抗逆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6 对果树休眠的影响 | 第17页 |
1.4.7 对果实大小及果形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8 对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 本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梨果实生长调控技术开发与应用 | 第20-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试验处理设置 | 第21-22页 |
2.1.2.1 花后40天处理对丰水果实的影响(2017年) | 第21页 |
2.1.2.2 花后60天处理对丰水果实的影响(2017年) | 第21-22页 |
2.1.2.3 花后45天处理对丰水果实的影响(2018年) | 第22页 |
2.1.2.4 花后60天处理对寿新水果实发育的影响(2017年) | 第22页 |
2.1.2.5 花后45天处理对寿新水果实发育的影响(2018年) | 第22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2.1.4 果实横纵径生长测定 | 第22-23页 |
2.1.5 果实重量测定 | 第23页 |
2.1.6 果实硬度测定 | 第23页 |
2.1.7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 第23页 |
2.1.8 可溶性糖测定 | 第23页 |
2.1.9 果实糖组分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3页 |
2.1.10 果实酸组分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8页 |
2.2.1 花后40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丰水'果实生长形态的影响(2017) | 第24-25页 |
2.2.1.1 花后40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横径生长的影响 | 第24页 |
2.2.1.2 花后40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纵径生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1.3 花后40天不同处理对成熟期'丰水'果重的影响 | 第25页 |
2.2.2 花后60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丰水'果实生长形态的影响(2017) | 第25-27页 |
2.2.2.1 花后60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横径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2.2 花后60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纵径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2.2.2.3 花后60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重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3 花后45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丰水'果实生长形态的影响(2018) | 第27-28页 |
2.2.3.1 花后45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横径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2.2.3.2 花后45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重量变化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4 花后60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寿新水'果实生长形态的影响(2017) | 第28-29页 |
2.2.4.1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实横径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2.2.4.2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实纵径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4.3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重的影响 | 第29页 |
2.2.5 花后45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寿新水'果实生长形态的影响(2018) | 第29-31页 |
2.2.5.1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实横径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5.2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重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6 花后40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品质及糖酸组分的影响(2017) | 第31-32页 |
2.2.6.1 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1页 |
2.2.6.2 不同处理对'丰水'糖组分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6.3 不同处理对'丰水'酸组分的影响 | 第32页 |
2.2.7 花后60天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品质及糖酸组分的影响(2017) | 第32-34页 |
2.2.7.1 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7.2 不同处理对'丰水'糖组分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7.3 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酸组分的影响 | 第34页 |
2.2.8 花后60天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实品质及糖酸组分的影响(2017) | 第34-36页 |
2.2.8.1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8.2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糖组分的影响 | 第35页 |
2.2.8.3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酸组分的影响 | 第35-36页 |
2.2.9 花后45天不同处理对'丰水'、'寿新水'果实品质的影响(2018) | 第36-38页 |
2.2.9.1 不同处理对'丰水'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9.2 不同处理对'寿新水'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8-40页 |
3.1 讨论 | 第38-39页 |
3.2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