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6页 |
1.1 低碳醇概述 | 第8-9页 |
1.1.1 低碳醇的用途 | 第8页 |
1.1.2 合成气制低碳醇 | 第8-9页 |
1.2 合成气制备低碳醇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国内外工艺方法 | 第9-10页 |
1.2.2 催化剂 | 第10-12页 |
1.2.3 反应机理 | 第12-14页 |
1.3 Cu-C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催化反应机理 | 第14-16页 |
1.3.2 合金结构与Co/Cu比例 | 第16-17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 密度泛函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1.4.1 基本原理 | 第18页 |
1.4.2 基本方程 | 第18-20页 |
1.4.3 在表面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动力学蒙特卡洛模拟概述 | 第21-23页 |
1.5.1 基本原理和方程 | 第21-22页 |
1.5.2 在表面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2-23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二章 CoCu(100)表面排布与电子性质的研究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计算模型和细节 | 第26-29页 |
2.2.1 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2.2.2 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2.3 计算内容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3.1 表面原子比例与排布 | 第29-31页 |
2.3.2 电子性质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三章 Co在 Cu-Co双金属催化碳链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 第38-62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计算模型与细节 | 第39-40页 |
3.2.1 计算模型 | 第39页 |
3.2.2 计算方法 | 第39页 |
3.2.3 计算内容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3.3.1 单吸附 | 第40-44页 |
3.3.2 共吸附 | 第44-45页 |
3.3.3 与CH3碳链增长过程相关的反应 | 第45-55页 |
3.4 三种表面上反应的对比与Co的作用 | 第55-60页 |
3.4.1 CH_3与CH_3OH的生成 | 第57-58页 |
3.4.2 CH_3CHO的生成 | 第58页 |
3.4.3 Co的作用 | 第58-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Cu-Co催化剂上碳链增长的反应机理 | 第62-82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计算模型与细节 | 第62-63页 |
4.2.1 计算模型 | 第62页 |
4.2.2 计算方法与内容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9页 |
4.3.1 碳链增长反应网络的DFT计算 | 第63-74页 |
4.3.2 碳链增长过程的kMC模拟 | 第74-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5.2 展望 | 第83-84页 |
符号说明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发表论文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