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AD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一、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 | 第15页 |
二、基因突变学说 | 第15-16页 |
三、神经免疫炎症学说 | 第16-17页 |
四、胆碱能神经元学说 | 第17页 |
五、氧化应激学说 | 第17页 |
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学说 | 第17-18页 |
第二节 B级联学说在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及AB的清除途径 | 第18-20页 |
一、Aβ降解途径相关蛋白 | 第18-19页 |
二、Aβ的内吞途径 | 第19页 |
三、Aβ转运蛋白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 第20-21页 |
一、古代文献中对痴呆病名及症状的描述 | 第20页 |
二、中医学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当归芍药散治疗AD及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一、当归芍药散全方的药理学研究 | 第22-23页 |
二、当归芍药散有效部位研究 | 第23页 |
三、当归芍药散拆方研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当归芍药散对D半乳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24-3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4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26-27页 |
四、实验结果 | 第27-33页 |
五、讨论 | 第33-34页 |
六、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当归芍药散全方及拆方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 | 第35-73页 |
第一节 :当归芍药散全方及拆方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35-4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3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四、实验小结 | 第39-41页 |
五、结论 | 第41页 |
第二节 当归芍药散全方及拆方对APP/PS1小鼠脑内淀粉样斑块和AB_(1-42)的影响 | 第41-50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四、实验小结 | 第48-49页 |
五、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当归芍药散全方及拆方对APP/PS1脑内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第50-60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2-59页 |
四、实验小结 | 第59-60页 |
五、结论 | 第60页 |
第四节 当归芍药散全方及拆方对APP/PS1 小鼠脑内AB生成途径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60-6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6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60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0-64页 |
四、讨论 | 第64-65页 |
五、实验小结 | 第65页 |
第六节 当归芍药散全方及拆方对APP/PS1小鼠脑内AB转运蛋白的影响 | 第65-6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6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65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5-67页 |
四、讨论 | 第67页 |
五、实验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节 当归芍药散全方及拆方对APP/PS1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68-73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68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68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8-71页 |
四、讨论 | 第71-72页 |
五、实验小结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件 | 第90-91页 |
详细摘要 | 第9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