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基于ANSYS-UPFs的土体常用本构模型二次开发及其在土石坝计算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8页
        1.1.1 土的本构关系研究概况第15-16页
        1.1.2 数值分析软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第16-17页
        1.1.3 拓展ANSYS软件在岩土工程计算的可行性概述第17-18页
    1.2 ANSYS-UPFs二次开发技术第18-29页
        1.2.1 UPFs概述第18-22页
        1.2.2 材料模型子程序usermat.f第22-28页
            1.2.2.1 usermat.f的主要任务第22-23页
            1.2.2.2 增量型有限元迭代过程第23-24页
            1.2.2.3 usermat.f的相关变量说明第24-28页
            1.2.2.4 调用usermat.f的APDL命令第28页
        1.2.3 相关研究进展第28-29页
    1.3 土石坝有限元分析第29-33页
        1.3.1 土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进展第30-32页
            1.3.1.1 土石坝静力分析第30-31页
            1.3.1.2 土石坝动力分析第31-32页
        1.3.2 土石坝计算的难点第32-33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33-35页
        1.4.1 研究目标第33页
        1.4.2 结构框架第33页
        1.4.3 创新点第33-35页
第二章 基于ANSYS-UPFS的邓肯张模型二次开发第35-49页
    2.1 邓肯张模型的基本形式第35-46页
        2.1.1 切线弹性模量第36-40页
        2.1.2 切线泊松比第40-42页
        2.1.3 体变模量第42页
        2.1.4 卸载-再加载模量第42-46页
    2.2 邓肯张模型usermat.f子程序开发第46-48页
        2.2.1 增量本构关系第46-47页
        2.2.2 子程序的结构框架第47-48页
    2.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邓肯张模型的数值验证第49-67页
    3.1 三轴压缩试验第49-50页
    3.2 有限元模型及分析框架第50-52页
    3.3 验证工况第52-65页
        3.3.1 单调加载的工况第52-57页
            3.3.1.1 邓肯张E-v模型第52-55页
            3.3.1.2 邓肯张E-B模型第55-57页
        3.3.2 考虑卸载-再加载的工况第57-60页
            3.3.2.1 邓肯张E-v模型第57-58页
            3.3.2.2 邓肯张E-B模型第58-60页
            3.3.2.3 分析与讨论第60页
        3.3.3 考虑围压变化的工况第60-61页
            3.3.3.1 邓肯张E-v模型第60-61页
            3.3.3.2 邓肯张E-B模型第61页
            3.3.3.3 分析与讨论第61页
        3.3.4 按照Mohr- Coulomb强度准则计算的工况第61-65页
            3.3.4.1 Mohr- Coulomb强度准则第61-62页
            3.3.4.2 与邓肯张模型的对比第62-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基于ANSYS-UPFS的等效线性模型二次开发第67-89页
    4.1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第67-74页
        4.1.1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基本特点第67-68页
        4.1.2 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第68-71页
        4.1.3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物理描述方法第71-74页
            4.1.3.1 动应力-动应变的非线性(骨架曲线)第71-72页
            4.1.3.2 动应力-动应变的滞后性(滞回曲线)第72-74页
    4.2 黏弹性理论第74-79页
        4.2.1 弹性模型第74-75页
        4.2.2 黏性模型第75-76页
        4.2.3 黏弹性线性动力模型第76-79页
            4.2.3.1 黏弹性模型的一般形式第76-77页
            4.2.3.2 土的黏弹性线性动力模型第77-79页
    4.3 等效线性模型use rmat.f的开发第79-88页
        4.3.1 等效线性模型的通常形式第81-82页
        4.3.2 等效参数G和D的确定第82-83页
        4.3.3 增量本构关系的推导第83-85页
        4.3.4 子程序的编制思路第85-87页
            4.3.4.1 第一次计算第85-86页
            4.3.4.2 后续计算第86页
            4.3.4.3 计算的收敛标准第86页
            4.3.4.4 计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状态变量第86-87页
        4.3.5 子程序的结构框架第87-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等效线性模型数值验证第89-101页
    5.1 循环单剪试验第89-90页
    5.2 有限元模型及分析框架第90-92页
    5.3 验证工况第92-99页
        5.3.1 施加等幅周期切向应力第93-96页
        5.3.2 施加等幅周期切向位移第96-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六章 土体常用本构模型在土石坝计算中的应用第101-123页
    6.1 土石坝静力计算第101-114页
        6.1.1 数值算例第101-103页
        6.1.2 施工过程仿真第103-109页
            6.1.2.1 位移分析第104-107页
            6.1.2.2 应力分析第107-109页
        6.1.3 蓄水状态分析第109-114页
            6.1.3.1 位移分析第110-113页
            6.1.3.2 应力分析第113-114页
    6.2 土石坝动力计算第114-122页
        6.2.1 数值算例第114-118页
        6.2.2 地震时程分析第118-122页
            6.2.2.1 地震激励的选取第118-119页
            6.2.2.2 用户子程序的调整第119-120页
            6.2.2.3 计算结果和分析第120-122页
    6.3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结语第123-125页
    7.1 总结第123-124页
    7.2 展望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土—结构动力接触效应的地铁车站抗震时程分析
下一篇:岩质边坡地基承载力及建筑物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