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共和时代的清代历史记忆与政治文化--以清史馆、《清史稿》、故宫为中心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3-40页
    一、问题的缘起与界说第13-20页
    二、论文结构第20-24页
    三、研究综述第24-37页
    四、材料略述第37-40页
第一章 众声喧哗中的清代历史记忆第40-75页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清代历史记忆第40-49页
    第二节 族群认同与清代历史记忆第49-58页
    第三节 国家危亡与历史记忆的纠葛 ——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下的清代历史记忆第58-66页
    第四节 1949年之后的清代历史记忆与政治现实第66-72页
    小结第72-75页
第二章 清史馆开馆与官修正史的式微第75-99页
    第一节 清史馆开馆与立意第76-83页
    第二节 新史学观念下传统正史的式微第83-94页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与史学观念的新旧杂陈第94-96页
    小结第96-99页
第三章 新国体下的旧史学——民国初年的宣付清史馆立传(1914—1927)第99-152页
    第一节 宣付清史馆立传的程序与案例第101-114页
    第二节 个人情谊与政治立场的纠葛——湖南提督黄忠浩第114-121页
    第三节 族群认同与历史书写:辛亥殉难的非汉族官员第121-127页
    第四节 前朝忠烈还是革命先声:戊戎六君子宣付清史馆立传的争议第127-134页
    第五节 光耀门楣——谋求亲人进入正史的努力第134-137页
    第六节 女性与正史——唯一一例宣付清史馆立传的女性第137-142页
    小结第142-152页
第四章 党国干预下的前代历史——政治文化转型视野下的《清史稿》修撰、刊印与被禁第152-194页
    第一节 清史馆修史的过程略述第152-165页
    第二节 两个民国政府的不同政治文化与清代历史记忆第165-172页
    第三节 北伐前后《清史稿》的刊印与被禁第172-184页
    小结第184-194页
第五章 共和时期作为清代历史记忆之场的故宫第194-233页
    第一节 缘起第194-196页
    第二节 黍离之悲与革命痕迹:辛亥革命与清宫的部分开放第196-207页
    第三节 溥仪出宫与故宫博物院的成立第207-215页
    第四节 北伐之后的故宫博物院与变动中的清代历史记忆第215-223页
    第五节 再度鼎革之后被展览的清代历史记忆第223-231页
    小结第231-233页
结语第233-237页
参考文献第237-248页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第248-249页
后记第249-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电影院的兴起(1897-1934)--以放映商、中产阶层、小市民和女性为中心的考察
下一篇:神圣追求与世俗权利--西方政治领域超越性维度的现代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