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古筝论文

闽南筝派乐“韵”与传承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缘起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成果综述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3-16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二、田野考察法第13-14页
        三、比较研究法第14-16页
第一章 闽南筝派概述第16-26页
    第一节 闽南筝派的历史沿革第17-21页
        一、始第17-18页
        二、兴第18-19页
        三、衰第19页
        四、复第19-21页
    第二节 闽南筝派的双“生态”第21-26页
        一、自然生态第21-23页
        二、文化生态第23-26页
第二章 闽南筝“韵”第26-38页
    第一节 古筝演奏中“韵”的双重含义第26-28页
        一、表层之韵第26-27页
        二、深层之韵第27-28页
    第二节 演奏之韵第28-34页
        一、右手技法第28-31页
        二、左手技法第31-33页
        三、技与韵的融合第33-34页
    第三节 文化之韵第34-38页
        一、曲目内涵第34-37页
        二、审美观念第37-38页
第三章 闽南筝派传承的田野考察与分析第38-56页
    第一节 家族传承第38-46页
        一、“张家筝”传承脉络第38-42页
        二、“李家筝”传承脉络第42-46页
    第二节 师徒传承第46-50页
        一、陈茂锦第46-48页
        二、沈杰兰第48-49页
        三、沈育娥第49-50页
    第三节 群体传承第50-53页
        一、闽筝传承研究会传承班第50-51页
        二、金莺女子诗弦社第51-53页
    第四节 时空背景下不同传承模式的对比第53-56页
        一、音乐性差异第53-54页
        二、传播性差异第54页
        三、功能性差异第54-56页
第四章 闽南筝派传承面临的难题及措施探究第56-64页
    第一节 闽南筝派传承困境第56-58页
        一、传承人老龄化第56-57页
        二、表演场域生态流失第57页
        三、知名度低第57-58页
    第二节 闽南筝派传承困境的成因分析第58-60页
        一、传播力度不足第58-59页
        二、缺乏资金扶持第59页
        三、音乐审美差异第59-60页
    第三节 闽南筝派的保护方法探析第60-64页
        一、增强保护闽南筝派文化的自觉意识第60-61页
        二、加快传承人的队伍建设第61-62页
        三、开展闽南筝派进校园活动第62-63页
        四、借助网络实现线上教学与传播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附录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中对《梅花三弄》的引用以及音响化音乐分析
下一篇:阿尔贝尼斯《西班牙组曲》op.47与《伊比利亚》第一卷创作风格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