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缩略词(Abbreviations)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1 植物的成花途径 | 第12-16页 |
| 1.1 光周期途径 | 第12-14页 |
| 1.2 春化途径 | 第14页 |
| 1.3 自主途径 | 第14-15页 |
| 1.4 GA途径 | 第15-16页 |
| 2 FT/TFL1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3 FT/TFL1基因在蝴蝶兰中功能研究的意义 | 第17-20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0-54页 |
| 第一章 蝴蝶兰phFT/PhMFT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20-3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1.1 植物材料 | 第20-21页 |
| 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 1.3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 2.1 RNA与1st-strand cDNA质量检测 | 第26-27页 |
| 2.2 蝴蝶兰FT/MFT基因CDS序列扩增及检测 | 第27页 |
| 2.3 蝴蝶兰FT/MFT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27-30页 |
| 2.4 蝴蝶兰FT/MFT基因结构的分析 | 第30页 |
| 2.5 FT/MFT基因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 | 第30-32页 |
| 3 讨论 | 第32-34页 |
| 第二章 PhFT/PhMFT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 1.2 试验方法 | 第34-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 2.1 中间载体和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结果 | 第38-39页 |
| 2.2 重组载体的双酶切验证 | 第39-40页 |
| 2.3 阳性农杆菌的筛选 | 第40页 |
| 3 讨论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PhFT/PhMFT基因转化拟南芥及功能分析 | 第42-5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 1.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 1.2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 1.3 试验方法 | 第42-4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 2.1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和鉴定 | 第46-47页 |
| 2.2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达分析 | 第47-48页 |
| 2.3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 | 第48-49页 |
| 2.4 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拟南芥开花的影响 | 第49-50页 |
| 2.5 转基因拟南芥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 第50-51页 |
| 3 讨论 | 第51-54页 |
| 全文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