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临终关怀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19-32页 |
2.1 临终关怀的理论阐释 | 第19-23页 |
2.1.1 临终关怀的涵义 | 第19-20页 |
2.1.2 临终关怀的内容 | 第20-22页 |
2.1.3 临终关怀的伦理价值 | 第22-23页 |
2.2 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2.2.1 民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 | 第23-25页 |
2.2.2 临终关怀专业机构的发展和分布状况 | 第25-27页 |
2.2.3 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的建构现状 | 第27-29页 |
2.3 临终关怀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 | 第29-32页 |
2.3.1 满足人们对高生命质量的追求 | 第29-30页 |
2.3.2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 第30-31页 |
2.3.3 满足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求 | 第31页 |
2.3.4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 第31-32页 |
第3章 中国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及原因 | 第32-42页 |
3.1 中国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 | 第32-38页 |
3.1.1 混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伦理误解 | 第32-34页 |
3.1.2 世俗生死观念与现代生命观的伦理冲突 | 第34-35页 |
3.1.3 民众行孝方式与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冲突 | 第35页 |
3.1.4 临终关怀理念与保护性医疗制度的伦理冲突 | 第35-36页 |
3.1.5 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冲突 | 第36-38页 |
3.2 导致中国临终关怀伦理问题的原因 | 第38-42页 |
3.2.1 世俗“好死不如赖活”观念根深蒂固 | 第38-39页 |
3.2.2 传统代际伦理观念束缚 | 第39页 |
3.2.3 临终关怀理念宣传教育欠缺 | 第39-40页 |
3.2.4 现有医疗伦理观念影响 | 第40-41页 |
3.2.5 临终关怀医疗制度尚不健全 | 第41-42页 |
第4章 中国临终关怀发展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2-54页 |
4.1 积极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构建现代生命观 | 第42-44页 |
4.1.1 开展生命伦理教育 | 第42-43页 |
4.1.2 宣传普及临终关怀理念 | 第43-44页 |
4.2 改变传统孝、慈、悌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关怀理念 | 第44-48页 |
4.2.1 树立新时代的孝、慈、悌观念 | 第45-46页 |
4.2.2 家属尊重亲人意愿开展临终关怀 | 第46-48页 |
4.3 提升临终关怀队伍质量,提倡现代医疗伦理观念 | 第48-50页 |
4.3.1 培养高素质临终关怀专业人才 | 第48-49页 |
4.3.2 提倡现代新型医疗伦理观念 | 第49-50页 |
4.4 完善法律制度,使临终关怀有法可依 | 第50-54页 |
4.4.1 建立健全临终关怀法律制度 | 第51-52页 |
4.4.2 推进临终关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目录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