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三沙湾滩涂环境 | 第10-11页 |
1.2 厦门湾滩涂环境 | 第11-12页 |
1.3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 第12-13页 |
1.4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5 大型底栖动物扰动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 第13-14页 |
1.6 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6.1 传统分离培养方法 | 第14页 |
1.6.2 磷脂脂肪酸指纹图谱法 | 第14页 |
1.6.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4-16页 |
1.6.4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6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1.8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2章 三沙湾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播种沙蚕和泥蚶的响应 | 第18-3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2页 |
2.1.1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 第18-19页 |
2.1.2 土壤DNA提取 | 第19-20页 |
2.1.3 真核生物18SrDNA片段的PCR扩增 | 第20页 |
2.1.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20-21页 |
2.1.5 18SrDNA克隆文库构建、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21-22页 |
2.2 结果 | 第22-34页 |
2.2.1 DGGE结果 | 第22-26页 |
2.2.2 微型真核生物18SrDNA克隆文库的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2.2.3 克隆文库测序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2.3 讨论 | 第34-36页 |
2.3.1 三沙湾滩涂底泥修复前后理化指标的变化 | 第34页 |
2.3.2 三沙湾潮间带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 第34页 |
2.3.3 大型底栖动物的扰动对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3章 集美滩涂底泥室内模拟沙蚕修复过程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 | 第36-45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3.1.1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3.1.2 样品采集 | 第36-37页 |
3.1.3 DNA提取、PCR扩增及DGGE图谱分析 | 第37页 |
3.1.4 DGGE条带回收、测序、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3.2.1 室内模拟试验沙蚕存活情况 | 第37-38页 |
3.2.2 DGGE图谱分析 | 第38-40页 |
3.2.3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0-43页 |
3.3 讨论 | 第43-45页 |
3.3.1 集美滩涂底泥修复前后理化指标的变化 | 第43页 |
3.3.2 集美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与其它环境的比较 | 第43-44页 |
3.3.3 集美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 第44-45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4.2 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