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2页
        1、理论意义第11页
        2、现实意义第11-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第13-19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第14-15页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第15-17页
        1、整体性第15-16页
        2、连续性第16页
        3、尚德性第16-17页
        4、多样性第17页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分析第17-19页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意识第18页
        2、儒家礼文化映射道德取向第18-19页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第19页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现状及原因第19-24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问题第19-22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原因第22-24页
        1、教育手段偏向“满堂灌”第22页
        2、教育内容及安排不完善第22-23页
        3、教育者素质有待加强第23-24页
        4、大堂课授课模式急需改革第24页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24-28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24-26页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源泉第24-25页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带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第25页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代价值第25-26页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第26-28页
        1、教育功能相似第26页
        2、教育目标接近第26-27页
        3、教育内容互补第27-28页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第28-39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第28页
    (二)认真遵循有关的融入原则第28-30页
        1、方向原则的坚持第28-29页
        2、渗透原则的运用第29页
        3、主体原则的介入第29-30页
        4、辩证原则的遵循第30页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具体教学活动相结合第30-33页
        1、与课程设置相结合第31页
        2、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第31-32页
        3、强化网络阵地第32-33页
        4、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建设第33页
    (四)着力增强融入的多元支撑第33-35页
        1、打造好宣传窗户第33-34页
        2、传统文化专题学术讲座第34页
        3、转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观念第34-35页
        4、构建教育格局并营造社会环境第35页
    (五)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第35-36页
        1、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知行合一第35-36页
        2、结合家庭的育人作用第36页
    (六)不断加强融入的条件保障第36-39页
        1、健全领导机构,完善组织保障第36-37页
        2、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软硬条件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注释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产业发展大背景下陕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下一篇:延安市宝塔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