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沥青混合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沥青混合料界面粘附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原料与实验 | 第17-25页 |
2.1 原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17-20页 |
2.1.1 原材料 | 第17-18页 |
2.1.2 样品制备 | 第18-20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20-23页 |
2.3 分子模拟 | 第23-25页 |
第3章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25-40页 |
3.1 沥青混合料线弹性范围测量 | 第25页 |
3.2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动态模量 | 第25-30页 |
3.2.1 单因素模型 | 第27-28页 |
3.2.2 多因素模型 | 第28-30页 |
3.3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三点弯曲动态模量 | 第30-35页 |
3.3.1 三点弯曲动态模量数值的选取 | 第30-31页 |
3.3.2 温度与集料类型对三点弯曲动态模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温度与集料类型对砂粒式沥青混合料损耗模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紫外老化和水损害对三点弯曲动态模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5 紫外老化和水损害对砂粒式沥青混合料损耗模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和三点弯曲动态模量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3.5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强度和粘附性评价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界面粘附性 | 第40-61页 |
4.1 集料形貌与沥青混合料粘附性的关系 | 第40-45页 |
4.1.1 集料宏观形貌 | 第40-41页 |
4.1.2 集料微观形貌 | 第41-42页 |
4.1.3 细集料的沥青吸附量分析 | 第42-45页 |
4.2 沥青砂浆界面粘附性 | 第45-50页 |
4.2.1 沥青砂浆的界面形貌 | 第45-46页 |
4.2.2 沥青砂浆界面成分和失效形式 | 第46-48页 |
4.2.3 沥青砂浆界面不平整度 | 第48-50页 |
4.3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界面粘附性 | 第50-59页 |
4.3.1 躺滴法测试表面能 | 第50-52页 |
4.3.2 沥青的粘聚功和沥青-集料的粘附功 | 第52-53页 |
4.3.3 沥青-集料界面的交互作用 | 第53-55页 |
4.3.4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水稳定度 | 第55页 |
4.3.5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界面形貌 | 第55-57页 |
4.3.6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界面不平整度 | 第57-58页 |
4.3.7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界面失效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界面粘附性的分子模拟 | 第61-78页 |
5.1 沥青组分分析 | 第61-62页 |
5.2 集料物相分析 | 第62-65页 |
5.3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界面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5.4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界面能 | 第66-69页 |
5.4.1 集料类型对混合料界面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2 紫外老化和水损害对混合料界面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3 温度对混合料界面能的影响 | 第68页 |
5.4.4 沥青各组分-集料界面能 | 第68-69页 |
5.5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界面失效形式 | 第69-70页 |
5.5.1 不同集料沥青混合料界面失效形式 | 第69-70页 |
5.5.2 不同环境沥青混合料界面失效形式 | 第70页 |
5.6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界面扩散 | 第70-75页 |
5.6.1 温度对界面扩散的影响 | 第71-74页 |
5.6.2 集料类型对界面扩散的影响 | 第74页 |
5.6.3 紫外老化和水损害对界面扩散的影响 | 第74-75页 |
5.7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界面粘附机理 | 第75-76页 |
5.8 粘附性参数的相关性检验 | 第76-77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