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产品论文

不同老化程度大豆油对沥青的再生效果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第12-14页
        1.2.1 沥青老化机理第12-13页
        1.2.2 沥青再生机理第13-14页
    1.3 废食用油再生沥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废食用油再生沥青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大豆油老化程度对沥青再生效果的影响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第19-27页
    2.1 原材料第19-21页
        2.1.1 大豆油第19-20页
        2.1.2 沥青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6页
        2.2.1 老化大豆油的制备第21-23页
        2.2.2 老化沥青及再生沥青的制备第23页
        2.2.3 大豆油性能的测试第23-24页
        2.2.4 沥青性能的测试第24-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大豆油老化程度对老化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第27-48页
    3.1 高温加热对大豆油组分的影响第27-34页
        3.1.1 研究方法第27页
        3.1.2 实验结果分析第27-34页
    3.2 不同老化程度大豆油油官能团指数的变化第34-38页
        3.2.1 老化大豆油官能团指数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第34-36页
        3.2.2 大豆油官能团指数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第36-38页
    3.3 老化沥青和再生沥青的常规物理性能第38-41页
        3.3.1 研究方法第38页
        3.3.2 实验结果分析第38-41页
    3.4 大豆油组分与沥青常规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第41-47页
        3.4.1 研究方法第42页
        3.4.2 灰色关联分析第42-43页
        3.4.3 沥青物理性能与废食用油化学组分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第43-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大豆油老化程度对老化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第48-65页
    4.1 理论研究第48页
    4.2 温度特性第48-54页
        4.2.1 低温复合模量第49-50页
        4.2.2 低温相位角第50-51页
        4.2.3 车辙因子第51-52页
        4.2.4 高温复合模量第52-53页
        4.2.5 高温相位角第53-54页
    4.3 频率特性第54-61页
        4.3.1 频率扫描复合模量实验结果第56-57页
        4.3.2 频率扫描相位角实验结果第57-59页
        4.3.3 频率扫描实验中沥青复合模量的主曲线第59-60页
        4.3.4 频率扫描实验中沥青相位角的主曲线第60-61页
    4.4 蠕变特性第61-63页
        4.4.1 研究方法第61-62页
        4.4.2 沥青蠕变性能随大豆油老化程度的变化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大豆油老化程度对老化沥青组分的影响第65-83页
    5.1 沥青老化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第65-67页
        5.1.1 新沥青和老化沥青的红光光谱第65-67页
        5.1.2 沥青老化前后四组分的变化第67页
    5.2 大豆油老化程度对老化沥青化学结构和组分的影响第67-76页
        5.2.1 不同老化程度大豆油再生老化沥青的红外光谱图第68-71页
        5.2.2 不同老化程度大豆油再生老化沥青的各官能团指数第71-72页
        5.2.3 不同老化程度大豆油再生沥青的四组分第72-76页
    5.3 老化大豆油再生沥青化学结构与四组分之间的关系第76-81页
        5.3.1 沥青四组分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第76-77页
        5.3.2 再生沥青各官能团指数与四组分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第77-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83-86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83-85页
    6.2 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附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外吸收剂副产物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力学及界面粘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