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可见光响应钽酸钠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光催化技术的概述第13-16页
        1.2.1 光催化机理第13-14页
        1.2.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1.3 钽酸钠光催化材料的概述第16-20页
        1.3.1 钽酸钠的晶体结构及特性第16-17页
        1.3.2 钽酸钠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1.3.3 提高钽酸钠光催化活性的途径第18-20页
    1.4 生物质炭和g-C_3N_4材料研究概述第20-21页
        1.4.1 生物质炭材料第20页
        1.4.2 g-C_3N_4材料第20-21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NaTaO_3/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3-34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23-24页
        2.2.2 实验主要设备第24页
        2.2.3 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第24-25页
        2.2.4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25页
        2.2.5 试样结构性能的测试表征第25-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2页
        2.3.1 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第26-28页
        2.3.2 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吸收特性第28-29页
        2.3.3 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动力学分析第29-31页
        2.3.4 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g-C_3N_4/NaTa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4-45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7页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4-35页
        3.2.2 实验主要设备第35页
        3.2.3 氮化碳(g-C_3N_4)的制备第35-36页
        3.2.4 g-C_3N_4/NaTaO_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第36页
        3.2.5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36页
        3.2.6 试样结构性能的测试表征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3.3.1 g-C_3N_4/NaTaO_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第37-38页
        3.3.2 g-C_3N_4/NaTaO_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组成及表面形态第38-40页
        3.3.3 g-C_3N_4/NaTaO_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吸收特性第40-41页
        3.3.4 g-C_3N_4/NaTaO_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稳定性第41-43页
        3.3.5 g-C_3N_4/NaTaO_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g-C_3N_4/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5-57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4.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45-46页
        4.2.2 实验主要设备第46页
        4.2.3 g-C_3N_4/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第46页
        4.2.4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46-47页
        4.2.5 试样结构性能的测试表征第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6页
        4.3.1 g-C_3N_4/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第47-49页
        4.3.2 g-C_3N_4/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形态及组成第49-52页
        4.3.3 g-C_3N_4/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吸收特性第52-53页
        4.3.4 g-C_3N_4/NaTaO_3/B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分析第53-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5.1 总结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及其在覆盖控制中的应用
下一篇:氧化石墨烯纤维驱动器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