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区域性特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融资模式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4-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8页
        2.1.1 区域性特困地区第16-18页
        2.1.2 产业扶贫项目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内生式发展理论第18-19页
        2.2.2 金融排斥理论第19-21页
3 区域性特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融资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第21-33页
    3.1 资金来源第21-24页
        3.1.1 内源资金第21页
        3.1.2 外源资金第21-24页
    3.2 融资方式第24-33页
        3.2.1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第24-25页
        3.2.2 资产收益扶贫第25-28页
        3.2.3 众筹扶贫第28-29页
        3.2.4 金融产品创新第29-31页
        3.2.5 小结第31-33页
4 区域性特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融资约束与融资路径第33-39页
    4.1 融资约束第33-34页
        4.1.1 财政资金不足第33页
        4.1.2 金融可及性差第33页
        4.1.3 项目应对风险能力弱第33-34页
    4.2 融资路径的构建原则第34-35页
        4.2.1 用活资金第34页
        4.2.2 用好资源第34-35页
        4.2.3 管好风险第35页
    4.3 融资路径的构建第35-39页
        4.3.1 政府部门——项目组织者和监督者第36页
        4.3.2 经营主体——项目经营者第36-37页
        4.3.3 银行、保险公司——项目支持者第37页
        4.3.4 社会公众——帮扶者第37页
        4.3.5 贫困人口——项目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第37-39页
5 案例分析第39-45页
    5.1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第39-42页
        5.1.1 石家乡乡村旅游资产收益扶贫第39-41页
        5.1.2 创新“1+4”资产收益扶贫体系第41-42页
    5.2 案例启示第42-45页
        5.2.1 盘活资金,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第42-43页
        5.2.2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靠双手脱贫第43页
        5.2.3 多主体有机结合,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第43-44页
        5.2.4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形成高效产业链第44-45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5-48页
    6.1 研究结论第45页
    6.2 对策建议第45-48页
        6.2.1 健全金融扶贫机制第45-46页
        6.2.2 完善贫困户的退出和资金退出机制第46-47页
        6.2.3 完善项目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第47页
        6.2.4 加大人才支撑力度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模仿行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磁致伸缩导波的钢丝疲劳损伤检测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