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煤矿突水治理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煤矿水灾害响应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3 基于危机管理的煤矿水灾害响应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4 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3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 1.4 本文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 第14页 |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 1.7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2 理论简介 | 第17-25页 | 
| 2.1 知识的定义 | 第17页 | 
| 2.2 知识流动 | 第17-18页 | 
| 2.3 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21页 | 
| 2.4 可拓学理论 | 第21-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煤矿水灾害危机响应系统优化步骤 | 第25-32页 | 
| 3.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26页 | 
| 3.2 系统的可拓评价 | 第26-29页 | 
| 3.3 优化原则和目标 | 第29-30页 | 
| 3.3.1 优化原则 | 第29-30页 | 
| 3.3.2 优化目标 | 第30页 | 
| 3.4 优化流程 | 第30-3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实证研究 | 第32-49页 | 
| 4.1 背景介绍 | 第32-35页 | 
| 4.2 对X煤矿危机响应系统的可拓评价 | 第35-39页 | 
| 4.3 X煤矿响应系统的瓶颈分析 | 第39-40页 | 
| 4.4 优化改进 | 第40-46页 | 
| 4.4.1 改进后的煤矿水灾害危机响应系统 | 第40页 | 
| 4.4.2 危机响应系统各阶段的知识流动模型 | 第40-43页 | 
| 4.4.3 改进后的煤矿水灾害危机响应系统运作流程 | 第43-46页 | 
| 4.5 优化后系统的可拓评价 | 第46-4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 5.1 研究总结 | 第49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