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负折射现象 | 第11-14页 |
1.2 光子晶体 | 第14-21页 |
1.2.1 光子晶体的负折射 | 第16-17页 |
1.2.2 光子晶体的制备 | 第17-21页 |
1.3 负折射率材料中的异常物理特性 | 第21-29页 |
1.3.1 反常Doppler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1.3.2 逆Goos-Hanchen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光子晶体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32-42页 |
2.1 光子晶体能带计算方法—平面波展开法 | 第32-34页 |
2.2 利用等频图分析光子晶体的负折射特性 | 第34-38页 |
2.3 光在光子晶体中的传输的计算—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38-42页 |
第三章 二维负折射光子晶体中反常Doppler效应的机理研究 | 第42-74页 |
3.1 光子晶体中对应负折射的电场分量的提取 | 第42-50页 |
3.1.1 光子晶体中沿光传输方向的电场 | 第43-44页 |
3.1.2 FFT用于分析各Bloch波分量及相位特性 | 第44-49页 |
3.1.3 波矢图法用于分析各Bloch波分量及相速度方向 | 第49-50页 |
3.2 静态FDTD法分析反常Doppler效应 | 第50-56页 |
3.2.1 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51-52页 |
3.2.2 基于静态FDTD法的Doppler频移的分析 | 第52-56页 |
3.3 动态FDTD法分析反常Doppler效应 | 第56-63页 |
3.3.1 动态FDTD方法原理 | 第56-60页 |
3.3.2 动态FDTD方法仿真Doppler频移 | 第60-63页 |
3.4 楔形光子晶体中双Doppler效应的理论及仿真研究 | 第63-72页 |
3.4.1 楔角为30度的光子晶体的双Doppler效应 | 第64-69页 |
3.4.2 楔角为60度的光子晶体的双Doppler效应 | 第69-72页 |
3.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负折射光子晶体界面的逆Goos-Hanchen位移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 第74-104页 |
4.1 负折射光子晶体界面的逆Goos-Hanchen位移的理论研究 | 第74-79页 |
4.1.1 负折射光子晶体的设计 | 第74-75页 |
4.1.2 FDTD方法仿真研究逆Goos-Hanchen位移 | 第75-77页 |
4.1.3 对实际加工的光子晶体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 | 第77-79页 |
4.2 光子晶体等效折射率和逆Goos-Hanchen位移的测量系统 | 第79-95页 |
4.2.1 所用实验器件介绍 | 第79-85页 |
4.2.2 实验光路及实验方案 | 第85-87页 |
4.2.3 运动控制及数据采集程序 | 第87-89页 |
4.2.4 实验系统中的问题解决及系统可靠性验证 | 第89-95页 |
4.3 光子晶体的负折射验证 | 第95-99页 |
4.4 不同角度光子晶体的逆Goos-Hanchen测量 | 第99-102页 |
4.5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