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文章结构 | 第12-15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2.1 重构 | 第15-19页 |
2.1.1 重构是什么 | 第15页 |
2.1.2 重构技术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1.3 重构的优缺点 | 第16-17页 |
2.1.4 常见代码坏味 | 第17-19页 |
2.2 重构模式 | 第19-21页 |
2.2.1 抽取方法(Extract Method)模式 | 第19-20页 |
2.2.2 移动方法(Move Method)模式 | 第20页 |
2.2.3 抽取类(Extract Class)模式 | 第20-21页 |
2.2.4 抽取超类(Extract Superclass)模式 | 第21页 |
2.3 模式识别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3.1 重构模式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3.2 重构模式识别的优点 | 第22-23页 |
第3章 识别方法 | 第23-33页 |
3.1 识别方法的概述 | 第23页 |
3.2 基于细粒度代码变更的研究 | 第23-29页 |
3.2.1 细粒度代码变更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3.2.2 基于ChangeDistiller的代码变更提取 | 第25-29页 |
3.3 文本相似性 | 第29-32页 |
3.3.1 文本相似性的相关研究 | 第29-30页 |
3.3.2 基于Levevshtein distance算法的文本相似性 | 第30-32页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抽取方法和移动方法的模式识别 | 第33-49页 |
4.1 抽取方法(Extract Method)重构模式 | 第33-37页 |
4.1.1 抽取方法重构模式示例 | 第33-34页 |
4.1.2 Change Distiller对抽取方法变更提取 | 第34-35页 |
4.1.3 抽取方法变更提取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35-37页 |
4.2 移动方法(Move Method)重构模式 | 第37-41页 |
4.2.1 移动方法重构模式示例 | 第37-38页 |
4.2.2 ChangeDistiller对移动方法变更提取 | 第38-40页 |
4.2.3 移动方法变更提取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40-41页 |
4.3 抽取方法和移动方法的模式识别 | 第41-44页 |
4.3.1 抽取方法和移动方法模式的识别分析 | 第41-42页 |
4.3.2 抽取方法和移动方法模式的识别过程 | 第42-43页 |
4.3.3 抽取方法和移动方法模式的识别 | 第43-44页 |
4.4 数据源 | 第44-46页 |
4.5 实验与分析 | 第46-47页 |
4.5.1 实验验证 | 第46-47页 |
4.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页 |
4.6 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抽取类和抽取超类的模式识别 | 第49-63页 |
5.1 抽取类(Extract Class)重构模式 | 第49-53页 |
5.1.1 抽取类重构模式示例 | 第49页 |
5.1.2 Change Distiller对抽取类模式变更提取 | 第49-51页 |
5.1.3 抽取类变更提取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1-53页 |
5.2 抽取超类(Extract Superclass)重构模式 | 第53-56页 |
5.2.1 抽取超类重构模式示例 | 第53-54页 |
5.2.2 ChangeDistiller对抽取超类模式变更提取 | 第54-55页 |
5.2.3 抽取超类变更提取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5-56页 |
5.3 抽取类和抽取超类的模式识别 | 第56-59页 |
5.3.1 抽取类和抽取超类模式的识别分析 | 第56-57页 |
5.3.2 抽取类和抽取超类模式的识别过程 | 第57-58页 |
5.3.3 抽取类和抽取超类模式的识别 | 第58-59页 |
5.4 实验与分析 | 第59-62页 |
5.4.1 实验验证 | 第59-61页 |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5.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3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