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洗废液改性炉渣用于人工湿地基质除磷成效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含磷污水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含磷污水的危害 | 第14页 |
1.2.2 除磷原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1.4 炉渣来源及应用现状 | 第20-23页 |
1.4.1 炉渣的主要来源 | 第20-22页 |
1.4.2 炉渣处理污水的原理 | 第22-23页 |
1.5 酸洗废液来源及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1.5.1 废酸来源 | 第23-24页 |
1.5.2 废酸回收 | 第24页 |
1.5.3 废酸应用 | 第24-25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2章 炉渣改性试验 | 第27-38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 酸洗废液的理化性质 | 第29页 |
2.3 原炉渣理化性质 | 第29-34页 |
2.3.1 物理性质 | 第29-31页 |
2.3.2 化学性质 | 第31-34页 |
2.4 炉渣改性试验 | 第34-37页 |
2.4.1 改性后炉渣的理化性质 | 第34-35页 |
2.4.2 改性实验结果评估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改性炉渣静态吸附特性研究 | 第38-46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3.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8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3.2 等温吸附模型 | 第40-41页 |
3.2.1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 第40页 |
3.2.2 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 第40-41页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3.3.1 静态吸附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3.3.2 等温吸附拟合结果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改性炉渣动态吸附特性研究 | 第46-53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6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4.1.3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47-49页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4.2.1 动态吸附磷去除率 | 第49-50页 |
4.2.2 一级动力学拟合方程 | 第50-51页 |
4.2.3 二级动力学拟合方程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废酸改性炉渣在人工湿地的应用 | 第53-63页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5.1.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3-54页 |
5.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54-56页 |
5.1.3 极方差分析 | 第56页 |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61页 |
5.2.1 生活污水tn的去除效果 | 第56-58页 |
5.2.2 生活污水codcr去除效果 | 第58-59页 |
5.2.3 生活污水tp的去除效果 | 第59-61页 |
5.3 工程应用分析 | 第61-62页 |
5.3.1 设计依据 | 第61页 |
5.3.2 水力负荷 | 第61-62页 |
5.3.3 效果评估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创新性 | 第64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