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一 引言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 选题的背景 | 第12-15页 |
1、国外及中国港、台地区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2、中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 | 第14页 |
3、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几种实务模式 | 第14-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6页 |
1、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研究综述 | 第16页 |
(四) 几个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医务社会工作 | 第16-17页 |
2、实务模式 | 第17页 |
3、职业化 | 第17-19页 |
二 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一) 优势视角方法的理论运用 | 第19-20页 |
(二) 复元理论 | 第20-21页 |
(三) 赋权理论 | 第21-23页 |
三 “三 位一体”实务模式的拓展 | 第23-38页 |
(一)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医院介入 | 第23-27页 |
1、手术前的危机干预和心理调适 | 第24-25页 |
2、手术后的压力调适 | 第25-26页 |
3、其他因素 | 第26-27页 |
(二)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家庭介入 | 第27-31页 |
1、家属心理替代性创伤的调适 | 第30页 |
2、生活状态的复元 | 第30-31页 |
(三)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社区介入 | 第31-33页 |
(四) 实务模式建构下的制度支撑 | 第33-38页 |
1、制度设立的背景 | 第33-35页 |
2、制度设立的要素 | 第35-36页 |
3、制度发展落实的步骤 | 第36-38页 |
四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