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理论 | 第24-36页 |
2.1 突发事件 | 第24-26页 |
2.1.1 突发事件界定 | 第24页 |
2.1.2 突发事件分类 | 第24-25页 |
2.1.3 突发事件特点 | 第25页 |
2.1.4 突发事件机理 | 第25-26页 |
2.2 应急管理基础理论 | 第26-28页 |
2.2.1 应急管理内涵 | 第26页 |
2.2.2 应急管理原则 | 第26-27页 |
2.2.3 应急管理机制 | 第27-28页 |
2.3 风险管理基础理论 | 第28-29页 |
2.3.1 风险管理原则 | 第28页 |
2.3.2 风险因素识别 | 第28-29页 |
2.3.3 风险评估度量 | 第29页 |
2.3.4 风险预警思路 | 第29页 |
2.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 | 第29-33页 |
2.4.1 大型土木工程界定 | 第29-30页 |
2.4.2 大型土木工程特点 | 第30-31页 |
2.4.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内涵 | 第31页 |
2.4.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分类 | 第31-32页 |
2.4.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特性 | 第32-33页 |
2.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33-35页 |
2.5.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理论 | 第33页 |
2.5.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阶段 | 第33-34页 |
2.5.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 | 第36-55页 |
3.1 应急管理系统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3.1.1 应急管理系统构建的一般原则 | 第36页 |
3.1.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3.2 现有应急管理系统剖析 | 第37-39页 |
3.2.1 现有应急管理系统一般框架和功能结构 | 第37-38页 |
3.2.2 现有应急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 第38-39页 |
3.3 覆盖全过程的大型土木工程应急管理系统重新构建思路 | 第39-41页 |
3.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构建 | 第41-52页 |
3.4.1 应急管理系统框架 | 第41-42页 |
3.4.2 内部功能子系统 | 第42-46页 |
3.4.3 外部支援子系统 | 第46-47页 |
3.4.4 检测改进子系统 | 第47-48页 |
3.4.5 应急指挥调度组织 | 第48-52页 |
3.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运行 | 第52-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研究 | 第55-99页 |
4.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 第56-69页 |
4.1.1 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 第56-61页 |
4.1.2 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 第61-65页 |
4.1.3 大型地下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 第65-69页 |
4.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编制实证 | 第69-76页 |
4.2.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编制方法 | 第69-70页 |
4.2.2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分类细化 | 第70-74页 |
4.2.3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问卷调查 | 第74页 |
4.2.4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信度检验 | 第74-75页 |
4.2.5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筛选 | 第75-76页 |
4.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 第76-87页 |
4.3.1 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 第76-79页 |
4.3.2 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 第79-82页 |
4.3.3 大型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 第82-87页 |
4.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 | 第87-90页 |
4.4.1 风险监测的实施体系 | 第88-89页 |
4.4.2 风险监测方法和步骤 | 第89页 |
4.4.3 风险监测报告和评估 | 第89-90页 |
4.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预警 | 第90-94页 |
4.5.1 风险度量 | 第90-92页 |
4.5.2 警情分级 | 第92-93页 |
4.5.3 预警反馈和应对 | 第93页 |
4.5.4 预警的动态调整 | 第93-94页 |
4.6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第94-97页 |
4.6.1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 第95页 |
4.6.2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 第95-97页 |
4.7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 第97-9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研究 | 第99-115页 |
5.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 第99-103页 |
5.1.1 响应等级确定 | 第99-100页 |
5.1.2 分级响应机制 | 第100页 |
5.1.3 应急响应流程 | 第100-103页 |
5.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抢险救援 | 第103-105页 |
5.2.1 遇险人员搜救 | 第103-104页 |
5.2.2 机械设备转移 | 第104页 |
5.2.3 次生灾害防范 | 第104-105页 |
5.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媒体应对 | 第105-113页 |
5.3.1 信息报送和媒体应对现状 | 第105-106页 |
5.3.2 信息报送和发布基本原则 | 第106-107页 |
5.3.3 与新闻媒体合作基本思路 | 第107页 |
5.3.4 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方式 | 第107-112页 |
5.3.5 应急公关能力的提升路径 | 第112-113页 |
5.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恢复和调查评估 | 第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研究 | 第115-133页 |
6.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理论 | 第115-116页 |
6.1.1 应急辐射内涵 | 第115页 |
6.1.2 应急辐射作用 | 第115-116页 |
6.1.3 应急辐射特点 | 第116页 |
6.1.4 应急辐射与应急能力的区别和联系 | 第116页 |
6.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影响因素 | 第116-119页 |
6.2.1 应急救援力量 | 第117页 |
6.2.2 应急资源 | 第117页 |
6.2.3 专业救援匹配度 | 第117-118页 |
6.2.4 应急处置效率 | 第118页 |
6.2.5 交通运输条件 | 第118-119页 |
6.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模型 | 第119-120页 |
6.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定量分析 | 第120-125页 |
6.4.1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指标权重系数 | 第120-123页 |
6.4.2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定量分析模型 | 第123-125页 |
6.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实证研究 | 第125-130页 |
6.5.1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定量分析实证 | 第125-127页 |
6.5.2 专业救援匹配度定量分析实证 | 第127-128页 |
6.5.3 应急处置效率定量分析实证 | 第128-130页 |
6.5.4 交通运输条件定量分析实证 | 第130页 |
6.5.5 应急辐射功率 | 第130页 |
6.6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功能发挥 | 第130-132页 |
6.6.1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的调度派遣 | 第130-131页 |
6.6.2 多部门参与应急行动的指挥协调 | 第131-13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七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改进 | 第133-155页 |
7.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作用和流程 | 第133-134页 |
7.1.1 应急管理系统检测作用 | 第133页 |
7.1.2 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流程 | 第133-134页 |
7.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指标体系 | 第134-144页 |
7.2.1 检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34-135页 |
7.2.2 检测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135-136页 |
7.2.3 检测指标体系构成要素 | 第136-139页 |
7.2.4 检测指标体系定量分析 | 第139-144页 |
7.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方法 | 第144-146页 |
7.3.1 确定权重的方法 | 第144页 |
7.3.2 常用的检测方法 | 第144-145页 |
7.3.3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145-146页 |
7.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实证 | 第146-151页 |
7.4.1 确定检测指标权重实证 | 第146-148页 |
7.4.2 应急管理系统检测实证 | 第148-151页 |
7.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诊断和改进 | 第151-154页 |
7.5.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缺陷诊断 | 第151-152页 |
7.5.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优化完善 | 第152页 |
7.5.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持续改进 | 第152-15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55-15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55-156页 |
8.2 创新点 | 第156-157页 |
8.3 展望 | 第157-158页 |
附录1 | 第158-164页 |
附录2 | 第164-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