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文献回顾 | 第15-28页 |
实验一 柑橘黄烷酮对游离型胶原酶的作用 | 第28-3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1 桔皮素对游离型胶原酶的作用 | 第29页 |
2.2 桔皮苷对游离型胶原酶的作用 | 第29-30页 |
2.3 柚皮素对游离型胶原酶的作用 | 第30页 |
3 统计分析 | 第3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4.1 桔皮素对游离型胶原酶的作用 | 第30-31页 |
4.3 柚皮素对游离型胶原酶的作用 | 第31-32页 |
4.4 甲基化、糖苷化对柑橘黄烷酮酶抑制作用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讨论 | 第33-34页 |
实验二 柑橘黄烷酮对结合型胶原酶的作用 | 第34-43页 |
1 材料和仪器 | 第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1 牙本质试件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 干重质量变化 | 第35页 |
2.4 羟脯氨酸检测 | 第35-36页 |
2.5 透射电镜观察胶原纤维形态 | 第36页 |
2.6 原位明胶酶实验(In Situ Zymography) | 第36页 |
3 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4.1 干重质量变化 | 第37页 |
4.2 羟脯氨酸检测 | 第37-38页 |
4.3 透射电镜观察胶原纤维形态 | 第38-39页 |
4.4 原位明胶酶实验 | 第39-41页 |
5 讨论 | 第41-43页 |
实验三 柑橘黄烷酮对牙本质胶原的生物改性作用 | 第43-52页 |
1 材料和仪器 | 第43-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2.1 牙本质试件的制备 | 第44页 |
2.2 胶原弹性模量 | 第44页 |
2.3 胶原吸水率 | 第44页 |
2.4 胶原耐酶降解性能 | 第44-45页 |
2.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胶原结构 | 第45页 |
2.6 扫描电镜观察胶原形态 | 第45页 |
3 统计分析 | 第4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4.1 胶原弹性模量 | 第45-46页 |
4.2 胶原吸水率 | 第46-47页 |
4.3 胶原耐酶解性能 | 第47页 |
4.4 胶原结构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4.5 扫描电镜形态观察 | 第48-49页 |
5 讨论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