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特色型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以山东省蒲家庄保护与利用为例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课题缘起第8页
   ·研究方法及意义第8-9页
   ·研究概况第9-12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9-11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1-12页
   ·研究范围界定及内容第12-14页
     ·研究范围界定第12-13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3-14页
   ·研究框架第14-15页
第二章 特色型村落保护与利用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5-27页
   ·相关概念第15-25页
     ·特色型村落第15-18页
     ·文化景观第18-24页
     ·保护与发展第24-25页
   ·特色型村落的保护理论第25-26页
     ·古城保护理论第25页
     ·有机更新理论第25-26页
     ·以人为本理论第2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特色型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构建分析第27-38页
   ·保护与利用的界定第27-28页
   ·保护与利用的资源主体第28-29页
   ·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第29-35页
     ·人居环境方面第29-31页
     ·专项研究方面第31-32页
     ·管理保护方面第32-34页
     ·产业发展方面第34-35页
   ·保护与利用模式的构建思路第35-37页
     ·保护与利用模式的影响因素第35页
     ·保护与利用模式的构建思路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特色型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第38-56页
   ·保护与利用模式的构建要素第38-44页
     ·风貌格局方面第38-41页
     ·公共空间方面第41-42页
     ·绿化整治方面第42-44页
   ·风貌分级保护模式第44-48页
     ·点、线、面保护模式第44-46页
     ·风貌分区保护模式第46-48页
   ·空间布局保护模式第48-52页
     ·就地保护模式第48-49页
     ·易地搬迁模式第49-50页
     ·双村保护模式第50-51页
     ·集锦仿制模式第51-52页
   ·管理运作保护模式第52-55页
     ·全民参与保护模式第52-53页
     ·股份制企业经营保护模式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特色型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实践——以山东省淄博市蒲家庄保护与利用为例第56-72页
   ·蒲家庄的现状第56-57页
     ·历史沿革第56页
     ·现状风貌第56-57页
   ·蒲家庄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第57-58页
     ·保护重心存在误区第57-58页
     ·资源管理和经营存在矛盾第58页
     ·消极保护与大发展矛盾突出第58页
     ·集体经济与村民利益矛盾突出第58页
   ·蒲家庄保护与利用模式选择分析第58-59页
     ·蒲家庄的保护与规划第58-59页
     ·蒲家庄修缮资金的筹措第59页
     ·各责任主体在保护利用中的协调第59页
   ·蒲家庄保护与利用模式的选择第59-71页
     ·就地保护和点、线、面保护模式第59-69页
     ·股份公司和村民共同参股的保护模式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页
   ·待完善之处第72-73页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详细摘要第77-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节约型景观案例解读与理论探索
下一篇:公园绿地建设中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