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景观案例解读与理论探索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国外发展与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国内发展与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节约 | 第13-14页 |
·景观 | 第14页 |
·节约型景观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节约型景观理论探索的现实意义 | 第15-19页 |
·节约型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节约型社会建设背景 | 第15页 |
·景观建设浪费现象严重 | 第15-16页 |
·全球化的景观设计趋势 | 第16页 |
·当下节约型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6-19页 |
·当下节约型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问题的思想根源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节约型景观建设的理论源泉 | 第19-30页 |
·环境观念的觉醒与绿色文化的兴起 | 第19-21页 |
·环境观念的觉醒与发展 | 第19-20页 |
·绿色文化的兴起 | 第20-21页 |
·相关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 第21-23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21-22页 |
·恢复生态学 | 第22页 |
·深生态学 | 第22-23页 |
·景观设计中技术介入的影响 | 第23-25页 |
·形式发展的需求与对技术的追求 | 第23-25页 |
·绿色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5页 |
·20 世纪各主要设计思潮的影响 | 第25-30页 |
·现代主义运动 | 第25-26页 |
·极少主义 | 第26-27页 |
·大地艺术 | 第27-30页 |
第四章 节约型景观案例解读 | 第30-53页 |
·设计结合自然——波特兰市雨洪管理系统 | 第30-38页 |
·东北西斯基尤绿色大道 | 第30-32页 |
·西南第12 大街的绿色街道改造项目 | 第32-35页 |
·塔博尔中学的雨水花园 | 第35-38页 |
·启示 | 第38页 |
·艺术与生态的共生——城市棕地的开发利用 | 第38-47页 |
·荷兰东斯尔德大坝项目 | 第38-40页 |
·纽约清泉公园 | 第40-46页 |
·启示 | 第46-47页 |
·与洪水为友——城市滨河景观改造 | 第47-53页 |
·秦皇岛汤河公园 | 第47-52页 |
·启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节约型景观建设的关键因素总结 | 第53-60页 |
·生态因素 | 第53-55页 |
·最少设计 | 第53-54页 |
·借助自然力的设计 | 第54-55页 |
·显露自然的设计 | 第55页 |
·技术因素 | 第55-57页 |
·“适宜技术”路线 | 第55-56页 |
·材料的循环利用与生态优先 | 第56-57页 |
·多学科跨领域协作 | 第57页 |
·人文因素 | 第57-60页 |
·“生态美”价值观的建立 | 第57-58页 |
·公众参与 | 第58页 |
·景观教育价值的凸显 | 第58-60页 |
第六章 节约型景观的伦理学视野 | 第60-67页 |
·节约型景观的设计伦理需要 | 第60页 |
·节约型景观的环境伦理支持 | 第60-64页 |
·西方环境伦理观的启示 | 第60-62页 |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的探求 | 第62-64页 |
·节约型景观的技术伦理维度 | 第64-65页 |
·技术的伦理反思 | 第64-65页 |
·“适宜技术”的伦理意蕴 | 第65页 |
·节约型景观的伦理化美学倾向 | 第65-67页 |
·美学的扩张 | 第65-66页 |
·伦理化美学的实践 | 第66-67页 |
第七章 节约型景观建设理论与方法探究 | 第67-77页 |
·节约型景观建设的基础 | 第67-69页 |
·设计师职业伦理道德的提高 | 第67页 |
·公众的积极参与节约意识的培养 | 第67-68页 |
·对节约型景观建设伦理维度的思考 | 第68页 |
·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 第68-69页 |
·节约型景观建设的原则 | 第69-70页 |
·生态优先的原则 | 第69页 |
·长效节约的原则 | 第69页 |
·生态健康性原则 | 第69-70页 |
·景观生长性原则 | 第70页 |
·节约型景观建设的方法 | 第70-77页 |
·概念理解 | 第70-71页 |
·设计理念 | 第71-72页 |
·技术措施 | 第72-76页 |
·维护管理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详细摘要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