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1 全球磷矿资源概况 | 第10-13页 |
1.2 中国磷矿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第13-14页 |
1.3 织金磷矿概况 | 第14-15页 |
1.4 磷矿伴生稀土提取 | 第15-18页 |
1.4.1 硫酸法 | 第16-17页 |
1.4.2 硝酸法 | 第17-18页 |
1.4.3 盐酸法 | 第18页 |
1.5 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 | 第18-21页 |
第2章 织金磷矿地质矿物特征 | 第21-28页 |
2.1 矿区概况 | 第21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4页 |
2.3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4页 |
2.4 矿石矿物组成 | 第24-26页 |
2.5 矿区划分 | 第26-28页 |
第3章 实验 | 第28-34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3.3 实验 | 第29-33页 |
3.3.1 磷矿选矿 | 第29-30页 |
3.3.2 磷矿盐酸分解 | 第30页 |
3.3.3 磷矿硫酸分解 | 第30-31页 |
3.3.4 磷矿热法分解 | 第31-32页 |
3.3.5 磷矿伴生稀土提取 | 第32-33页 |
3.4 样品分析表征 | 第33-34页 |
第4章 织金磷矿稀土赋存状态研究 | 第34-64页 |
4.1 元素分析 | 第34-35页 |
4.2 微观结构分析 | 第35-39页 |
4.3 织金磷矿选矿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4.3.1 磷酸盐矿物解离度统计分析 | 第39页 |
4.3.2 浮选工艺条件研究 | 第39-41页 |
4.4 织金磷矿稀土赋存状况实验矿物学研究 | 第41-46页 |
4.4.1 织金磷矿稀土选矿特征 | 第41-42页 |
4.4.2 磷矿伴生稀土离子浸出实验 | 第42页 |
4.4.3 磷矿伴生稀土酸浸实验 | 第42-46页 |
4.5 织金磷矿稀土赋存状况分子模拟计算分析 | 第46-62页 |
4.5.1 模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4.5.2 晶体结构 | 第48-49页 |
4.5.3 模拟方法 | 第49-50页 |
4.5.4 稀土元素取代钙离子位置模拟计算 | 第50-62页 |
4.6 织金磷矿伴生稀土赋存状态及其成因探讨 | 第62-63页 |
4.7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织金磷矿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研究 | 第64-85页 |
5.1 盐酸法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 | 第64-69页 |
5.1.1 磷矿盐酸法工艺酸解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 第64-67页 |
5.1.2 盐酸法浸出工艺条件对稀土及磷浸出率的影响 | 第67-69页 |
5.2 硫酸法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 | 第69-77页 |
5.2.1 硫酸法过程稀土迁移赋存形式分析 | 第70-73页 |
5.2.2 浸出工艺条件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 | 第73-77页 |
5.3 磷矿热法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 | 第77-84页 |
5.3.1 物料配比对稀土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78-79页 |
5.3.2 磷渣中元素赋存状态分析 | 第79-81页 |
5.3.3 磷渣中稀土酸解溶出规律 | 第81-84页 |
5.4 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磷矿盐酸酸解液中稀土分离富集 | 第85-94页 |
6.1 引言 | 第85页 |
6.2 沉淀法提取原理 | 第85-86页 |
6.3 磷矿盐酸酸解液体系沉淀反应分析 | 第86-89页 |
6.4 稀土沉淀工艺分析 | 第89-93页 |
6.4.1 酸解液除氟 | 第89-90页 |
6.4.2 酸解液除杂 | 第90-91页 |
6.4.3 ph值对稀土沉淀的影响 | 第91-92页 |
6.4.4 富集次数对品位的影响 | 第92-93页 |
6.5 小结 | 第93-9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4页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工作成绩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