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汽油机论文

汽油机复合增压系统的匹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引言第9页
    1.2 发动机增压的方式第9-11页
    1.3 汽油机增压的特点第11页
    1.4 汽油机增压的障碍及解决措施第11-12页
    1.5 增压器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6 发动机模拟计算方法介绍第14-15页
    1.7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废气涡轮增压的原理第17-23页
    2.1 离心式压气机第18-20页
        2.1.1 离心式压气机如何工作第18-19页
        2.1.2 离心式压气机的等熵效率第19页
        2.1.3 离心式压气机的特性曲线第19-20页
    2.2 径流式涡轮机第20-21页
        2.2.1 径流式涡轮机构成第20-21页
        2.2.2 涡轮机的等熵热效率和特性曲线第21页
    2.3 排气泄压阀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汽油机和增压器的匹配问题第23-29页
    3.1 汽油机和增压器的匹配过程第23页
    3.2 压气机参数计算第23-24页
    3.3 涡轮机参数的计算第24-25页
    3.4 压气机和涡轮机的匹配第25页
    3.5 机械增压器和发动机匹配第25-26页
    3.6 发动机和增压器匹配的评价原则第26页
    3.7 中冷器第26-27页
    3.8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四章 试验研究和涡轮增压模型建立第29-45页
    4.1 试验研究第29-38页
        4.1.1 试验对象第29页
        4.1.2 试验目的第29页
        4.1.3 试验设备第29-31页
        4.1.4 试验环境第31-32页
        4.1.5 试验工况第32-34页
        4.1.6 试验准备第34页
        4.1.7 试验步骤第34-35页
        4.1.8 试验数据第35-38页
    4.2 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第38-43页
        4.2.1 GT-power简介第38页
        4.2.2 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的建立第38-42页
        4.2.3 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的校核第42-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复合增压模型及整车模型第45-69页
    5.1 复合增压模型的建立第45-50页
        5.1.1 机械增压器模块第46-47页
        5.1.2 离合器模块第47-48页
        5.1.3 进气单向阀模块第48-50页
        5.1.4 齿轮模块第50页
    5.2 复合增压发动机计算数据分析第50-53页
    5.3 传动比对复合增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5.4 机械增压器停止工作时的过渡性第56-57页
    5.5 整车模型第57-67页
        5.5.1 AVLCruise简介第58页
        5.5.2 整车模型搭建第58-64页
        5.5.3 整车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64-67页
    5.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0页
    6.1 全文总结第69页
    6.2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齐热哈塔尔高地温引水隧洞热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铝合金板材的电磁成形包边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