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其危害 | 第9-10页 |
1.1.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 第9页 |
1.1.2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 第9-10页 |
1.1.3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及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 厌氧消化与SNAD-MBBR技术 | 第17-21页 |
1.3.1 厌氧消化技术 | 第17-19页 |
1.3.2 SNAD-MBBR技术 | 第19-21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接种污泥 | 第23页 |
2.1.2 实验进水水质 | 第23-24页 |
2.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及仪器 | 第25-29页 |
2.2.1 常规检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2.2 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 | 第26页 |
2.2.3 微生物表征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3 厌氧消化和SNAD-MBBR工艺的启动及功能菌活性测定 | 第29-42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目的 | 第29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3.3.1 实验内容 | 第29页 |
3.3.2 实验装置 | 第29-3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3.4.1 厌氧消化工艺的启动 | 第31-32页 |
3.4.2 SNAD-MBBR工艺的启动 | 第32-35页 |
3.4.3 功能性菌群的活性测定 | 第35-39页 |
3.4.4 污泥的SEM和FISH分析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厌氧消化+SNAD-MB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分析 | 第42-53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目的 | 第42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3.1 实验内容 | 第42页 |
4.3.2 实验装置 | 第42-4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4.4.1 厌氧消化运行效果分析 | 第43-44页 |
4.4.2 SNAD-MBBR运行效果分析 | 第44-46页 |
4.4.3 组合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4.4.4 污泥的SEM及高通量分析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厌氧消化+SNAD-MBBR工艺实际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 第53-58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实验目的 | 第53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5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5.4.1 工程概况 | 第53-55页 |
5.4.2 工程运行效果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