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南海政策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论文的重难点、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南海的地位及南海争端的起源 | 第18-28页 |
一、南海的地位 | 第18-20页 |
(一)地理价值 | 第18页 |
(二)能源价值 | 第18-19页 |
(三)航道价值 | 第19-20页 |
二、南海争端的起源 | 第20-24页 |
(一)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 第20-22页 |
(二) 殖民主义侵略和大国争霸 | 第22-23页 |
(三)国际海洋法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分析 | 第24-28页 |
(一)地缘政治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24-25页 |
(二)美国介入南海的地缘政治分析 | 第25-28页 |
第二章 美国南海政策的形成与演变 | 第28-37页 |
一、开始形成阶段(1945 年以前) | 第28-29页 |
(一)1945 年以前的中法、中菲南海争端 | 第28-29页 |
(二)美国与日本在南海的角逐 | 第29页 |
二、基本中立阶段(1945-1994 年) | 第29-32页 |
(一)《旧金山合约》默认南海的主权归中国 | 第29-30页 |
(二)美国对中国西沙自卫反击战持中立立场 | 第30-31页 |
(三)美国对中越南沙赤瓜礁海战保持中立 | 第31-32页 |
三、逐渐介入阶段(1995-2008 年) | 第32-34页 |
(一)美济礁岛事件——美国南海政策的转折点 | 第32-33页 |
(二)中美军机相撞事件——美国介入程度的加深 | 第33-34页 |
(三)美菲、美越在南海问题上逐渐形成同盟 | 第34页 |
四、深度介入阶段(2009-今) | 第34-37页 |
(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和推进 | 第34-35页 |
(二)“黄岩岛事件”中美国的角色 | 第35-36页 |
(三)中菲南海仲裁案中美国的态度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及影响 | 第37-44页 |
一、美国在南海政策上的调整 | 第37-38页 |
(一)外交上扩大同盟及伙伴体系 | 第37页 |
(二)军事上巩固军事优势 | 第37-38页 |
(三)经济上参与南海能源开发 | 第38页 |
二、美国南海政策调整的原因 | 第38-40页 |
(一)南海对美国的战略地位 | 第38-39页 |
(二)美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 | 第39-40页 |
(三)国内政治的因素 | 第40页 |
三、美国南海政策的影响 | 第40-44页 |
(一)使南海问题更难得到有效解决 | 第40-41页 |
(二)使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 第41-42页 |
(三)使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受到阻力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及中国的应对 | 第44-51页 |
一、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 | 第44-47页 |
(一)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博弈 | 第44-45页 |
(二)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法律博弈 | 第45页 |
(三)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舆论博弈 | 第45-46页 |
(四)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军事博弈 | 第46-47页 |
二、中国的应对 | 第47-51页 |
(一)顶层设计上继续完善双轨制的政策 | 第47-48页 |
(二)法律上积极探寻维护海洋权益的法理依据 | 第48页 |
(三)舆论上加强宣传“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 第48-49页 |
(四)军事上加大在南海的军事投入维护海洋安全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