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安徽省循环农业典型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第12-13页
        1.2.1 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第12-13页
        1.2.2 技术路线图第13页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1.3.1 论文的创新第13-14页
        1.3.2 论文的不足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19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16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6-19页
        2.2.1 国内循环农业概念研究综述第16-17页
        2.2.2 循环农业基本模式研究综述第17-19页
3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2页
    3.1 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3.1.1 循环经济理论第19页
        3.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3.1.3 资源经济学理论第20页
        3.1.4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0-22页
4 安徽省农业发展概况第22-27页
    4.1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第22-24页
        4.1.1 农业经济第22-23页
        4.1.2 农民生活水平及收入第23页
        4.1.3 农业产业结构第23-24页
    4.2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情况第24-27页
        4.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第24-27页
5 循环农业典型模式及案例分析第27-35页
    5.1 循环农业典型模式第27-31页
        5.1.1 循环农业模式分类依据第27页
        5.1.2 循环农业典型模式第27-31页
    5.2 案例分析第31-35页
        5.2.1 桂和循环农业模式第31页
        5.2.2 徽田循环农业模式第31-32页
        5.2.3 宝迪循环农业模式第32-33页
        5.2.4 格义循环农业模式第33-35页
6 基于能值的安徽省三个典型案例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35-51页
    6.1 能值理论第35页
        6.1.1 能值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概念第35页
    6.2 三个典型案例的能值数据分析第35-42页
        6.2.1 研究对象和数据获取第35-36页
        6.2.2 能值分析第36-40页
        6.2.3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第40-42页
    6.3 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能值指标分析第42-48页
        6.3.1 系统能值流量分析第42-43页
        6.3.2 能值来源结构分析第43-45页
        6.3.3 社会子系统的能值分析第45页
        6.3.4 经济子系统的能值分析第45-46页
        6.3.5 自然子系统的能值分析第46-48页
    6.4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能值指标评价第48-51页
        6.4.1 可持续性评价第48-49页
        6.4.2 可持续发展性能值指标评价第49-50页
        6.4.3 系统健康评价第50页
        6.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7 总结与对策分析第51-54页
    7.1 总结第51页
    7.2 对策分析第51-54页
        7.2.1 针对农户行为的对策第51-52页
        7.2.2 针对政府行为的对策第52页
        7.2.3 针对涉农企业的对策第52-53页
        7.2.4 针对中介组织的对策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0页
作者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CR等离子体各向异性刻蚀单层石墨烯的研究
下一篇: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