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三) 研究思路、方法、重难点 | 第18-20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 重难点 | 第19-20页 |
二、突发事件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理论阐述 | 第20-31页 |
(一) 突发事件 | 第20-22页 |
1. 突发事件的含义 | 第20页 |
2. 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20-21页 |
3. 突发事件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 突发事件管理 | 第22-24页 |
1. 突发事件管理的含义 | 第22页 |
2. 突发事件管理的特征 | 第22-23页 |
3. 突发事件管理的阶段 | 第23-24页 |
(三) 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24-27页 |
1. 思想政治工作 | 第24页 |
2. 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24-25页 |
3. 突发事件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 第25-26页 |
4. 突发事件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 第26-27页 |
(四) 思想政治工作是突发事件管理的“生命线” | 第27-31页 |
1. 思想政治工作是突发事件管理的先导 | 第27-28页 |
2. 思想政治工作是突发事件管理的柔性手段 | 第28-29页 |
3.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突发事件管理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 | 第29-31页 |
三、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1-46页 |
(一) 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概述 | 第31-32页 |
(二) 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 | 第32-36页 |
1. 组织动员的宣传 | 第32-33页 |
2. 心理疏导与干预工作的开展 | 第33-34页 |
3. “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 | 第34-35页 |
4. 新闻媒体的引导 | 第35-36页 |
(三) 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1. 危机意识缺乏、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2. 信息沟通不足、法律意识不强 | 第38-39页 |
3. 协调与合作不足、应对危机没有形成合力 | 第39-40页 |
4. “人文关怀”稍显欠缺 | 第40-41页 |
5. 应急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的缺乏 | 第41-42页 |
(四) 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1. 忽视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 第42-43页 |
2. 应急教育的重视不足 | 第43-44页 |
3. “全能型政府”思维的制约 | 第44-45页 |
4. 应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45-46页 |
四、加强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对策 | 第46-59页 |
(一) 落实和完善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与预警工作 | 第46-48页 |
1. 完善应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机制 | 第46-47页 |
2. 完善应急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 | 第47页 |
3. 优化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法 | 第47-48页 |
(二)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法律教育 | 第48-51页 |
1. 树立“有限政府”的思想观念、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 第48-49页 |
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 第49-50页 |
3. 加强法律的宣传和教育 | 第50-51页 |
(三) 完善参与主体、加强协调 | 第51-53页 |
1. 完善政府的主导功能 | 第51页 |
2. 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其中 | 第51-52页 |
3.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 第52-53页 |
(四) 树立应急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53-56页 |
1. 重视发挥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 | 第53-54页 |
2. 完善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干预机制 | 第54-56页 |
(五) 加强应急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 第56-59页 |
1. 提升应急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 第56-57页 |
2. 建立和完善应急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培养机制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