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X射线脉冲星导航及时延估计研究 | 第19-32页 |
2.1 脉冲星基本特征介绍 | 第19-22页 |
2.1.1 脉冲星及其分类 | 第19-21页 |
2.1.2 脉冲星基本参数及物理特性 | 第21-22页 |
2.2 X射线脉冲星导航定位 | 第22-26页 |
2.2.1 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组成 | 第22-24页 |
2.2.2 X射线脉冲星导航定位原理 | 第24-26页 |
2.3 时延估计相关研究 | 第26-31页 |
2.3.1 X射线脉冲星累积脉冲轮廓的特点分析 | 第26-29页 |
2.3.2 时延估计 | 第29-30页 |
2.3.3 现有时延估计方法综述 | 第30页 |
2.3.4 基于传统双谱算法的时延估计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三阶累积量互相关的X射线脉冲星累积脉冲轮廓时延估计 | 第32-47页 |
3.1 双谱算法与广义加权相关法 | 第32-36页 |
3.1.1 双谱算法及其时延估计方法 | 第32-34页 |
3.1.2 广义加权相关时延估计算法 | 第34-36页 |
3.2 基于三阶累积量互相关的时延估计 | 第36-39页 |
3.2.1 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3.2.2 算法流程 | 第38-39页 |
3.3 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3.3.1 计算量 | 第39页 |
3.3.2 抗噪能力 | 第39-40页 |
3.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3.4.1 累积脉冲轮廓产生算法仿真 | 第41页 |
3.4.2 运行时间仿真 | 第41-43页 |
3.4.3 精确度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GSO的双谱谱点选择的X射线脉冲星时延估计 | 第47-60页 |
4.1 智能算法 | 第47-50页 |
4.1.1 智能算法介绍 | 第47-48页 |
4.1.2 萤火虫群算法及其应用 | 第48-50页 |
4.2 基于GSO的双谱谱点选择的时延估计 | 第50-54页 |
4.2.1 地面控制中心采用的算法 | 第51-52页 |
4.2.2 航天器采用的算法 | 第52-53页 |
4.2.3 计算量 | 第53-54页 |
4.3 算法流程描述 | 第54-55页 |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4.4.1 算法效率 | 第55-57页 |
4.4.2 精确度 | 第57-58页 |
4.4.3 三阶累积量互相关法和GSO提取谱点法比较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