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抖音短视频的传播价值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国家政策的出台为短视频发展提供保障第12-13页
        1.1.2 巨额资本涌入短视频行业为其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第13页
        1.1.3 人工智能、算法等高端技术为短视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第13-14页
        1.1.4 信息化、娱乐化的社会需求促使短视频快速发展第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3.1 关于对短视频的研究第14-15页
        1.3.2 关于对传播价值的研究第15-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1 定性研究法第18-19页
        1.4.2 定量研究法第19页
    1.5 研究思路、创新点与难点第19-21页
2 抖音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分析第21-25页
    2.1 抖音短视频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2.2 抖音平台内容传播者的类别第22-23页
    2.3 抖音短视频平台受众现状第23-24页
    2.4 抖音平台传播渠道现状第24-25页
3 抖音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第25-57页
    3.1 抖音传播的广泛性第25-35页
        3.1.1 广泛性评价标准设定机制第25页
        3.1.2 对抖音短视频实现广泛性特点的判断与验证第25-33页
        3.1.3 抖音短视频如何实现广泛性第33-35页
    3.2 抖音传播的精准性第35-43页
        3.2.1 精准性评价标准设定机制第35页
        3.2.2 受众的精准性第35-39页
        3.2.3 内容的精准性第39-41页
        3.2.4 抖音短视频如何实现精准性第41-43页
    3.3 抖音传播的便捷性第43-46页
        3.3.1 便捷性评价标准设定机制第43页
        3.3.2 传播方式便捷第43-45页
        3.3.3 传播渠道便捷第45-46页
    3.4 抖音传播的快速性第46-49页
        3.4.1 快速性评价标准设定机制第46页
        3.4.2 内容传播快速性较弱第46-49页
        3.4.3 算法技术推荐,优质内容优先,传播方式便捷性较弱第49页
    3.5 抖音传播的社交性第49-52页
        3.5.1 社交性评价标准设定机制第49-50页
        3.5.2 内容评论区有社交,但互动效果较弱第50-51页
        3.5.3 传播渠道外部较弱,反向助力平台内部建立社交第51-52页
    3.6 抖音传播的持续性第52-55页
        3.6.1 持续性评价标准设定机制第52-53页
        3.6.2 内容传播范围广、人数多,具备持续性第53-54页
        3.6.3 传播渠道多次转发优质内容,具备持续性第54页
        3.6.4 成立音乐人计划,助推内容持续性传播第54-55页
    3.7 抖音短视频特点总结第55-57页
4 抖音短视频的传播价值评估第57-71页
    4.1 传播力第57-62页
        4.1.1 传播力评估标准第57-58页
        4.1.2 抖音短视频传播力评估第58-62页
    4.2 引导力第62-66页
        4.2.1 引导力评估标准第62-63页
        4.2.2 抖音短视频引导力评估第63-66页
    4.3 影响力第66-69页
        4.3.1 影响力评估标准第66页
        4.3.2 抖音短视频影响力评估第66-69页
    4.4 公信力第69-70页
        4.4.1 公信力评估标准第69页
        4.4.2 抖音短视频公信力评估第69-70页
    4.5 抖音短视频价值评估总结第70-71页
5 短视频行业的问题与对策第71-78页
    5.1 短视频存在的问题第71-74页
        5.1.1 原创内容模仿成风,同质化类型严重第71页
        5.1.2 内容缺乏把关人第71-72页
        5.1.3 太过于高度中心化,长尾内容被推荐的概率小第72-73页
        5.1.4 对青少年没有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第73页
        5.1.5 内容模仿带来版权隐患第73-74页
    5.2 解决对策第74-78页
        5.2.1 内容依然“为王”第74-75页
        5.2.2 技术“锦上添花”第75-76页
        5.2.3 网民自身还需提高媒介素养第76页
        5.2.4 平台加强建设舆论宣传平台,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第76-78页
6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附录A第82-83页
附录B第83-88页
附录C第88-89页
附录D第89-90页
附录E第90-91页
附录F第91-92页
附录G第92-93页
附录H第93-94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官媒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报道框架的构建
下一篇:对报媒数字化运营的反思与探索--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