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核电站混凝土结构设计对比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中美规范混凝土结构基本规定 | 第14-21页 |
2.1 设计基本表达式 | 第14页 |
2.2 荷载类型 | 第14-16页 |
2.3 材料性能 | 第16-20页 |
2.3.1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16页 |
2.3.2 普通钢筋 | 第16-17页 |
2.3.3 预应力筋 | 第17-19页 |
2.3.4 钢材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力对比 | 第21-28页 |
3.1 轴心受拉承载力 | 第21页 |
3.2 轴心受压承载力 | 第21-22页 |
3.3 受弯承载力 | 第22-23页 |
3.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第23-24页 |
3.5 受扭承载力 | 第24页 |
3.6 偏心受压承载力 | 第24-26页 |
3.7 受冲切承载力 | 第26页 |
3.8 局部受压承载力 | 第26-2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抗震设计方法 | 第28-37页 |
4.1 设计基准地震动及抗震设防目标 | 第28-29页 |
4.1.1 设计基准地震动 | 第28页 |
4.1.2 抗震设防目标 | 第28-29页 |
4.2 抗震物项分类及设防标准 | 第29-30页 |
4.3 设计地震动时程 | 第30-31页 |
4.3.1 反应谱频段采样范围及控制点数 | 第30-31页 |
4.3.2 时程反应谱与目标反应谱的包络 | 第31页 |
4.3.3 其他规定 | 第31页 |
4.4 抗震设计反应谱 | 第31-34页 |
4.5 抗震设计方法 | 第34-36页 |
4.5.1 计算模型及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 第34-35页 |
4.5.2 主体系和子体系耦联分析 | 第35页 |
4.5.3 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安全壳结构设计 | 第37-44页 |
5.1 设计荷载下的应力 | 第37-38页 |
5.1.1 混凝土压应力 | 第37-38页 |
5.1.2 钢筋应力 | 第38页 |
5.2 正常荷载下的应力 | 第38-39页 |
5.2.1 混凝土压应力 | 第38-39页 |
5.2.2 预应力混凝土 | 第39页 |
5.3 受剪承载力验算 | 第39-43页 |
5.3.1 径向受剪承载力 | 第39-42页 |
5.3.2 外侧受剪承载力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