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14-16页 |
1.3.1 调研地自然状况 | 第14-15页 |
1.3.2 调研地产业状况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5.3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9-20页 |
2.1.1 三权分置 | 第19页 |
2.1.2 土地流转 | 第19页 |
2.1.3 规模经营 | 第19-20页 |
2.1.4 土地整平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页 |
2.2.4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问题和原因 | 第24-32页 |
3.1 丘陵山区的特点 | 第24-26页 |
3.1.1 耕地缺少自然供给,地块分布零碎 | 第24-25页 |
3.1.2 耕地的质量总体较差,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 第25页 |
3.1.3 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坡耕地的数量多 | 第25-26页 |
3.2 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26-29页 |
3.2.1 地貌地形因素使规模经营管理受到阻碍 | 第26页 |
3.2.2 土地分散使产业的形态受到限制 | 第26-27页 |
3.2.3 过度的追求平整导致土壤被破坏 | 第27-28页 |
3.2.4 产业结构单一降低了生产效益 | 第28-29页 |
3.3 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受阻的原因 | 第29-32页 |
3.3.1 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理解出现偏差 | 第29页 |
3.3.2 对地形地貌和土地特征的分析不准确 | 第29-30页 |
3.3.3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脱离本土的产业特色 | 第30页 |
3.3.4 推进规模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政策支持 | 第30-32页 |
第4章 科学推进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的对策 | 第32-48页 |
4.1 因地制宜,坚持适度规模化原则 | 第32-35页 |
4.1.1 土地集中适度 | 第32-33页 |
4.1.2 经营规模适度 | 第33-34页 |
4.1.3 土地改造适度 | 第34-35页 |
4.2 创新方式,鼓励多样化流转经营 | 第35-38页 |
4.2.1 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 | 第35-36页 |
4.2.2 规模经营方式多样化 | 第36-37页 |
4.2.3 利益分配方式多样化 | 第37-38页 |
4.3 立足保护,采取科学化整平作业 | 第38-40页 |
4.3.1 推广三级整平 | 第38-39页 |
4.3.2 反坡筑坎整地 | 第39-40页 |
4.3.3 加强土壤保护 | 第40页 |
4.4 精准施策,优化多元化产业结构 | 第40-43页 |
4.4.1 调整作物结构,种植经济作物 | 第40-41页 |
4.4.2 着眼特色产品,发展特色产业 | 第41-43页 |
4.4.3 保护自然景观,合理开发旅游 | 第43页 |
4.5 统筹兼顾,加强政策与制度供给 | 第43-48页 |
4.5.1 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 第43-44页 |
4.5.2 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保护 | 第44-45页 |
4.5.3 统筹协调规模效率和维护农民利益 | 第45-46页 |
4.5.4 统筹协调农业现代化和人的城镇化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
附件1 | 第53-56页 |
附件2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