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业设计论文--产品设计论文

稳健概念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概念设计研究概述第12-15页
        1.2.1 概念设计的定义、流程第12页
        1.2.2 概念设计对产品设计的影响第12-13页
        1.2.3 传统概念设计过程的三个不足第13-15页
    1.3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目标第15-17页
        1.3.1 稳健概念设计的提出背景第15页
        1.3.2 稳健概念设计的定义及目标第15-17页
            1.3.2.1 稳健概念设计的定义第15-16页
            1.3.2.2 稳健概念设计的目标第16-17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7-21页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论文组织结构第18-21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第21-39页
    2.1 稳健概念设计的客户需求映射工具第21-26页
        2.1.1 QFD在客户需求映射阶段的作用第21页
        2.1.2 QFD原理介绍与应用现状第21-23页
        2.1.3 需求转化平台与通用工程参数第23-26页
    2.2 稳健概念设计的性能设计工具第26-31页
        2.2.1 公理设计在性能设计阶段的作用第26页
        2.2.2 公理设计基本理念第26-31页
            2.2.2.1 公理设计系统架构的基本内容第26-29页
            2.2.2.2 公理设计的设计公理与情景分析法第29-31页
    2.3 稳健概念设计的优化工具第31-38页
        2.3.1 TRIZ与稳健设计在优化阶段的作用第31页
        2.3.2 稳健质量观念和基本原理第31-34页
            2.3.2.1 稳健质量观念第32页
            2.3.2.2 基本原理第32页
            2.3.2.3 质量损失函数第32-33页
            2.3.2.4 信噪比第33-34页
        2.3.3 TRIZ的系统功能分析和冲突解决理论第34-38页
            2.3.3.1 物质-场分析与系统功能分析第34-35页
            2.3.3.2 冲突解决理论第35-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稳健概念设计原理说明与其概念方案获取第39-58页
    3.1 基于多工具的稳健概念设计原理描述第39-41页
    3.2 稳健概念设计的基本流程与作用阶段第41-45页
        3.2.1 基本流程的提出第41页
        3.2.2 稳健概念设计的作用阶段以及详细流程的提出第41-45页
    3.3 稳健概念设计的概念需求转化与性能实现第45-57页
        3.3.1 客户概念映射阶段第45-49页
            3.3.1.1 客户概念映射阶段的噪声分析与二阶QFD划分第45-47页
            3.3.1.2 CAs-CTSs阶段(QFD-1)第47-48页
            3.3.1.3 CTSs-FRs阶段(QFD-2)第48-49页
        3.3.2 性能设计阶段第49-57页
            3.3.2.1 性能设计阶段噪声分析与系统概念初步决策第49-50页
            3.3.2.2 改进型设计第50-54页
            3.3.2.3 创新型设计第54-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稳健概念设计的系统分析与优化第58-68页
    4.1 系统优化阶段的目标第58页
    4.2 基于系统模型的概念设计优化第58-60页
        4.2.1 概念设计系统模型构造意义第58-59页
        4.2.2 系统模型构造第59-60页
    4.3 概念方案可行性分析与概念选择第60-63页
        4.3.1 设计可靠性第60-62页
            4.3.1.1 模块的定义与信息量评价第60-61页
            4.3.1.2 设计技术可行性第61-62页
        4.3.2 概念选择方法第62-63页
    4.4 关键特征优化方法第63-66页
        4.4.1 关键特征设计优化第63-66页
            4.4.1.1 质量损失函数第63-64页
            4.4.1.2 减少对噪声敏感性第64-66页
        4.4.2 信噪比优化第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基于稳健概念设计流程的新能源电动车设计方法研究第68-92页
    5.1 新能源电动汽车概况第68-71页
        5.1.1 新能源纯电动车的主要构成第70页
        5.1.2 新能源纯电动车开发目标第70-71页
    5.2 新能源电动车的稳健概念设计开发第71-91页
        5.2.1 新能源电动车设计的客户概念映射阶段第72-74页
            5.2.1.1 新能源电动车设计的QFD-1阶段第72-73页
            5.2.1.2 新能源电动车设计的QFD-2阶段第73-74页
            5.2.1.3 新能源电动车设计的相似功能对比第74页
        5.2.2 新能源电动车设计的性能设计阶段第74-84页
            5.2.2.1 新能源电动车设计的改进型设计阶段第74-84页
        5.2.3 新能源电动车设计的优化阶段第84-90页
            5.2.3.1 需求数据计算第84-87页
            5.2.3.2 信噪比计算第87-88页
            5.2.3.3 概念仿真验算第88-90页
        5.2.4 新能源电动车的概念方案第90-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6.1 主要结论第92-93页
    6.2 文章创新点第93页
    6.3 未来研究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附录 A第102-103页
附录 B第103-107页
附录 C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山区遥感图像的分类研究
下一篇:形态转换设计原理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