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住房储蓄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住房储蓄制度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住房储蓄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19-20页 |
·抑制通货膨胀 | 第19页 |
·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 第19页 |
·减轻国家负担 | 第19页 |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第19-20页 |
·促进社会稳定 | 第20页 |
·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均衡发展 | 第20页 |
·住房储蓄制度的特点 | 第20-21页 |
·封闭运作专款专用 | 第20页 |
·利率固定且风险易控制 | 第20页 |
·市场营销方式独特且经营成本低 | 第20页 |
·与合作银行密切合作使客户扩大及收益增加 | 第20-21页 |
·住房储蓄贷款实行第二抵押权制度 | 第21页 |
·住房储蓄业务灵活性强且适宜于广大居民 | 第21页 |
·住房储蓄制度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 第21-24页 |
·住房储蓄业务可以为住房建设提供稳定资金来源以稳步促进住房市场发展 | 第21-22页 |
·住房储蓄制度可以帮助中国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22页 |
·住房储蓄制度是住房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 | 第22-23页 |
·住房储蓄制度可以帮助国家宏观调控以促进房价长期稳定 | 第23-24页 |
第3章 住房储蓄银行的发展及业务模式 | 第24-31页 |
·国外住房储蓄银行的发展及业务模式 | 第24-28页 |
·德国及欧洲市场的住房储蓄银行发展情况 | 第24-25页 |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业务的运作模式 | 第25-28页 |
·我国住房储蓄银行的发展及业务模式 | 第28-31页 |
·我国住房储蓄银行的发展情况 | 第28-29页 |
·中德银行的发展情况 | 第29页 |
·中德银行的业务模式 | 第29-31页 |
第4章 中德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1-39页 |
·经营理念缺乏灵活性 | 第31-33页 |
·中西管理文化存在差异 | 第31-32页 |
·业务经营理念不够灵活 | 第32-33页 |
·代理人销售渠道不适合国内银行业 | 第33-35页 |
·银行使用代理人制度不易被我国百姓接受 | 第33-34页 |
·代理制人员短期逐利行为导致银行声誉损失巨大 | 第34页 |
·代理制人员流动过大影响客户服务 | 第34-35页 |
·银行销售渠道建设和拓展滞后 | 第35-36页 |
·建设银行渠道逐渐萎缩 | 第35-36页 |
·新的银行渠道建设停滞 | 第36页 |
·缺乏自营网点和员工销售队伍导致业务拓展受限 | 第36-37页 |
·自营网点尚未建成 | 第36-37页 |
·实行代理人销售制而无员工销售队伍 | 第37页 |
·产品策略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不强 | 第37-39页 |
·中国房地产投资回报率过高 | 第37页 |
·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 | 第37-39页 |
第5章 中德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改革的思考 | 第39-56页 |
·重新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定位并将客户定位与自身产品优势充分结合 | 第39-46页 |
·目标客户群体定位 | 第39-42页 |
·在目标客户定位时借助独特的产品优势 | 第42-45页 |
·构建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要客户的特色服务体系 | 第45-46页 |
·对银行经营战略重新定位 | 第46-48页 |
·保障住房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 第46-47页 |
·保障住房市场与中德银行的发展定位相契合 | 第47-48页 |
·对住房储蓄营销模式进行重新设计 | 第48-52页 |
·重塑住房储蓄营销模式 | 第48-49页 |
·逐步退出代理人渠道 | 第49-50页 |
·重点拓展银行代理渠道 | 第50-51页 |
·加快设立自营网点和组建员工销售队伍 | 第51页 |
·积极探索电子渠道 | 第51-52页 |
·构建更加丰富的产品体系 | 第52-53页 |
·对产品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合银行渠道销售 | 第52-53页 |
·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推出适应度更强的住房储蓄产品 | 第53页 |
·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推出组合性产品 | 第53页 |
·推动住房储蓄银行监管制度的改革 | 第53-56页 |
·放开流动性风险这一风险水平层次监管指标的控制 | 第54页 |
·放宽对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的限制 | 第54-55页 |
·将盈利作为对中德银行的基本监管要求而取消盈利额度要求 | 第55页 |
·人民银行通过设定利差空间模式来适度给予产品利率定价权 | 第55-56页 |
第6章 中德银行产品和市场拓展模式案例分析 | 第56-71页 |
·加快新产品创新,尽快推出D类产品 | 第56-61页 |
·D类产品的主要参数 | 第56-57页 |
·推出D类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 第57-61页 |
·积极拓展其它市场,逐步设立分支机构 | 第61-71页 |
·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选择 | 第61-62页 |
·确定在苏州首先开设分支机构的原因分析 | 第62-68页 |
·分支机构架构及运营模式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