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页 |
2.1.1 大股东 | 第14页 |
2.1.2 掏空 | 第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页 |
2.2.3 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 | 第15-16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3.1 掏空的手段 | 第16-19页 |
2.3.2 影响掏空的因素 | 第19-23页 |
2.3.3 掏空的经济后果 | 第23-24页 |
2.3.4 私募股权投资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3.5 文献评述 | 第25-26页 |
第三章 CVC资本掏空珠海中富行为分析 | 第26-40页 |
3.1 珠海中富及CVC资本情况介绍 | 第26-27页 |
3.1.1 珠海中富公司简介 | 第26页 |
3.1.2 CVC资本简介 | 第26-27页 |
3.2 CVC资本并购珠海中富的具体过程 | 第27页 |
3.3 CVC资本实施掏空行为的手段分析 | 第27-35页 |
3.3.1 两次关联交易下的高溢价收购 | 第27-34页 |
3.3.2 低持股高分红 | 第34-35页 |
3.4 CVC资本实施掏空行为的动机分析 | 第35-40页 |
3.4.1 CVC资本逐利性强烈 | 第35-37页 |
3.4.2 股份限售下提前收回投资成本 | 第37页 |
3.4.3 企业发展前景堪忧,退出收益难以保证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大股东掏空珠海中富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40-53页 |
4.1 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40-48页 |
4.1.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0-42页 |
4.1.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2-44页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4-45页 |
4.1.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5-46页 |
4.1.5 创值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4.2 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第48-53页 |
4.2.1 确定事件、事件日与窗口期 | 第48-49页 |
4.2.2 计算正常收益率 | 第49页 |
4.2.3 计算超额收益率及累计超额收益率 | 第49-50页 |
4.2.4 珠海中富关联并购市场反应分析 | 第50-53页 |
第五章 CVC资本实现掏空的原因分析 | 第53-61页 |
5.1 珠海中富股权结构存在缺陷 | 第53-56页 |
5.2 珠海中富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 第56-58页 |
5.3 资产评估机构未能保持独立性 | 第58-59页 |
5.4 掏空行为违法成本过低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1-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67页 |
6.2.1 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关注被投资企业利益保护 | 第62-63页 |
6.2.2 建立合理股权制衡机制,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63-64页 |
6.2.3 积极推行和完善累积投票制 | 第64-65页 |
6.2.4 建立独立董事履职评价体系 | 第65-66页 |
6.2.5 完善资产评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资产评估质量的监督 | 第66-67页 |
6.2.6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 第67页 |
6.3 不足和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