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心律失常论文

持续房颤心房纤维化的预测因素及基质改良消融策略对房颤预后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4-15页
前言第15-19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5-18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8-19页
一、纤维化因子的表达与左房基质标测的相关性及对房颤消融预后影响第19-46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9-29页
        1.1.1 患者入选排除标准及术前准备第19-20页
            1.1.1.1 患者入选标准第19页
            1.1.1.2 排除标准第19-20页
            1.1.1.3 研究对象的分组第20页
            1.1.1.4 临床基础资料第20页
            1.1.1.5 术前药物准备第20页
            1.1.1.6 术前血清标本采集第20页
        1.1.2 纤维化相关因子测定第20-23页
            1.1.2.1 主要仪器、设备及主要试剂盒第20-21页
            1.1.2.2 TGF-β1测定第21-22页
            1.1.2.3 PIIINP测定第22-23页
            1.1.2.4 Galectin-3测定第23页
        1.1.3 射频消融相关的仪器设备、具体步骤及心房电压分析第23-28页
            1.1.3.1 射频消融相关的仪器设备第23-24页
            1.1.3.2 电极导管第24页
            1.1.3.3 血管穿刺和电极放置第24页
            1.1.3.4 房间隔穿刺第24-26页
            1.1.3.5 入选患者分组及射频消融第26-28页
                1.1.3.5.1 室上速标测及消融第26-27页
                1.1.3.5.2 房颤患者消融方法第27页
                1.1.3.5.3 心房电压分析第27-28页
        1.1.4 随访第28页
        1.1.5 统计学分析第28-29页
    1.2 结果第29-38页
        1.2.1 一般情况比较第29页
        1.2.2 各组间心脏超声指标比较第29-30页
        1.2.3 各组间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比较第30-32页
        1.2.4 电压标测结果第32-36页
        1.2.5 随访结果房颤患者组复发人群的比较第36页
        1.2.6 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他因素与左房低电压区相关性分析第36-37页
        1.2.7 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他因素与房颤术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1.3 讨论第38-45页
        1.3.1 心肌纤维化和心房颤动第39-40页
        1.3.2 纤维化因子与房颤第40-43页
        1.3.3 心房基质改变与心房颤动第43-45页
    1.4 小结第45-46页
二、持续房颤患者不同消融策略对房颤预后的影响第46-64页
    2.1 材料方法第49-54页
        2.1.1 患者入选、排出标准及实验分组第49-50页
            2.1.1.1 患者入选标准第49页
            2.1.1.2 排除标准第49页
            2.1.1.3 临床基础资料第49页
            2.1.1.4 术前化验及超声指标第49-50页
            2.1.1.5 术前准备第50页
        2.1.2 射频消融相关的仪器设备、具体步骤第50-52页
            2.1.2.1 房颤的标测和消融第50页
            2.1.2.2 房颤的标测第50页
            2.1.2.3 房颤的消融第50-52页
        2.1.3 术后随访第52-53页
        2.1.4 统计学方法第53-54页
    2.2 结果第54-59页
        2.2.1 一般情况比较第54页
        2.2.2 围手术期情况比较第54-55页
        2.2.3 标测及消融结果比较第55-56页
        2.2.4 消融转复房颤第56-57页
        2.2.5 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比较第57-59页
    2.3 讨论第59-63页
    2.4 小结第63-64页
全文结论第64-66页
论文创新点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综述 心房心肌病诊治新进展第79-93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88-93页
致谢第93-94页
个人简历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调节及端粒系统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嗜酸性粒细胞诱导食管壁内神经元损伤在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制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