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部地区大兴场构造下二叠统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8-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技术思路 | 第11-12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2章 工区概况 | 第13-22页 |
2.1 工区位置 | 第13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3-17页 |
2.3 断层特征 | 第17-18页 |
2.4 勘探开发现状 | 第18-22页 |
2.4.1 地震勘探 | 第18-19页 |
2.4.2 钻探情况 | 第19-21页 |
2.4.3 开发简况 | 第21-22页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2-34页 |
3.1 地层划分 | 第22-26页 |
3.1.1 地层接触关系 | 第22-25页 |
3.1.2 地层特征 | 第25-26页 |
3.2 地层对比 | 第26-30页 |
3.2.1 栖霞组 | 第26-28页 |
3.2.2 茅口组 | 第28-30页 |
3.3 地层展布特征 | 第30-34页 |
3.3.1 栖霞组 | 第31-32页 |
3.3.2 茅口组 | 第32-34页 |
第4章 沉积相特征及展布 | 第34-44页 |
4.1 沉积相特征分析 | 第34-37页 |
4.1.1 台地边缘相 | 第35页 |
4.1.2 开阔台地相 | 第35-37页 |
4.2 单井沉积相特征 | 第37-42页 |
4.3 沉积相纵横向变化分析 | 第42-44页 |
第5章 下二叠统储层特征 | 第44-57页 |
5.1 储集岩类型及特征 | 第44-50页 |
5.1.1 颗粒灰岩 | 第44-49页 |
5.1.2 白云岩 | 第49-50页 |
5.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 | 第50-57页 |
5.2.1 栖霞组 | 第51-55页 |
5.2.2 茅口组 | 第55-57页 |
第6章 下二叠统储层展布特征 | 第57-65页 |
6.1 层位精细标定 | 第57-59页 |
6.2 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 | 第59-61页 |
6.3 茅口组气井地震响应特征 | 第61页 |
6.4 栖霞组气井地震响应特征 | 第61-62页 |
6.5 储层预测及展布 | 第62-65页 |
6.5.1 茅口组 | 第62-63页 |
6.5.2 栖霞组 | 第63-65页 |
第7章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65-69页 |
7.1 栖霞组 | 第65-67页 |
7.2 茅口组 | 第67-6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9-70页 |
一、结论 | 第69页 |
二、建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