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9-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 本文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马克思平等观的产生和发展第15-29页
    2.1 社会历史条件第15-16页
        2.1.1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第15-16页
        2.1.2 阶级斗争发展的状况第16页
    2.2 思想理论来源第16-21页
        2.2.1 古希腊哲学的平等思想第17页
        2.2.2 基督教平等思想第17-18页
        2.2.3 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发展第18-20页
        2.2.4 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第20-21页
    2.3 马克思平等观的形成与发展第21-29页
        2.3.1 萌芽阶段第21-24页
        2.3.2 形成阶段第24-26页
        2.3.3 丰富和发展阶段第26-29页
第三章 马克思平等观的内涵和特征第29-38页
    3.1 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内涵第29-33页
        3.1.1 平等概念的多维度阐释第29-30页
        3.1.2 经济因素是人类平等的基本前提第30-31页
        3.1.3 政治平等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本保障第31-32页
        3.1.4 社会关系的平等是平等的重要内容第32-33页
    3.2 衡量社会平等的标准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第33-34页
        3.2.1 物的尺度第33页
        3.2.2 人的尺度第33-34页
    3.3 马克思平等思想的特征第34-38页
        3.3.1 现实性第34-35页
        3.3.2 实践性第35-36页
        3.3.3 革命性第36-38页
第四章 马克思平等观在中国的当代价值第38-45页
    4.1 马克思平等观在中国的理论和实践第38-42页
        4.1.1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第38-39页
        4.1.2 邓小平对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第39-40页
        4.1.3 习近平对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第40-42页
    4.2 当前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第42-45页
        4.2.1 新时代,新困境第42-43页
        4.2.2 消除不平等现象的现实举措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无神论的科学化传播研究
下一篇:英国理论家柯尔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