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网络经济概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定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网络经济的特征 | 第16-19页 |
一、双边市场 | 第16-17页 |
二、交叉网络外部性 | 第17-18页 |
三、正反馈效应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关于网络经济适用反垄断法的争论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网络经济对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影响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对界定相关市场范围的影响 | 第21-24页 |
一、替代性分析法 | 第22-23页 |
二、假定垄断者测试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对认定市场份额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一、“准市场支配地位”逍遥法外 | 第24-25页 |
二、标准选择的困扰 | 第25-26页 |
三、双边市场的传递性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对认定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一、“冒尖”决定行业标准 | 第27-28页 |
二、“锁定效应”增加用户成本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网络经济对认定滥用行为的影响 | 第30-41页 |
第一节 捆绑搭售 | 第30-33页 |
一、从“微软案”看搭售问题 | 第30-32页 |
二、搭售的豁免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拒绝兼容 | 第33-36页 |
一、从“3Q案”看拒绝兼容 | 第33-34页 |
二、拒绝兼容的条件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拒绝提供必需设施 | 第36-39页 |
一、必需设施原理 | 第36-38页 |
二、网络经济对必需设施原理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对我国反垄断执法的建议 | 第41-53页 |
第一节 界定相关市场 | 第41-47页 |
一、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改善 | 第41-42页 |
二、盈利模式测试法 | 第42-44页 |
三、根据交易类型不同进行市场选择 | 第44-47页 |
四、弱化界定相关市场的作用 | 第47页 |
第二节 引入“相对优势地位”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对必需设施原理适用的限制 | 第49-52页 |
一、肯特斯达特(Kinder Start)诉谷歌(Google)案 | 第51页 |
二、网络促销(Cyber Promotions)诉美国在线(AOI)案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