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问题研究--以保护隐名股东利益为视角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言第10-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四、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论文结构第15页
    六、本文的创新及不足第15-17页
第一章 隐名股东显名化的现实困境第17-26页
    第一节 由案例引出隐名股东的显名化困境第17-19页
        一、案情简介第17页
        二、案例分析第17-18页
        三、隐名股东显名化困境的提出第18-19页
    第二节 隐名股东显名化受阻的理论分析第19-22页
        一、股权财产性权益与人身性权益的二元分离第19-20页
        二、有限公司人合性保护的需要第20-22页
        三、隐名出资合同效力的内外有别第22页
    第三节 现行显名程序规范的不足第22-26页
        一、对人合性的机械化保护第22-23页
        二、对其他股东主观形态不做区分第23-24页
        三、对“同意”的标准不明确第24-26页
第二章 隐名出资法律关系的保护模式探讨第26-35页
    第一节 隐名出资法律关系分析第26-29页
        一、现行司法解释框架下的隐名出资法律关系第26-28页
        二、隐名出资法律关系的性质第28-29页
    第二节 隐名出资法律关系保护模式之争第29-32页
        一、代理模式及评述第29-31页
        二、信托模式及评述第31-32页
        三、隐名合伙模式及评述第32页
    第三节 间接代理模式优越性的证成第32-35页
第三章 间接代理模式下隐名股东显名化权益的保护第35-43页
    第一节 间接代理制度基本理论第35-36页
        一、间接代理法律关系分析第35页
        二、我国对间接代理制度的引入第35-36页
    第二节 间接代理制度与隐名出资制度的嫁接第36-39页
        一、间接代理视角下的隐名出资关系第36-37页
        二、与公司法律制度的衔接第37-39页
    第三节 间接代理模式下隐名股东的显名化路径第39-43页
        一、“披露”情形下的显名化路径第40页
        二、“未披露”情形下的显名化路径第40-43页
第四章 隐名股东显名程序的完善建议第43-50页
    第一节 隐名股东显名化的区分对待第43-46页
        一、区分适法类与非适法类第43-44页
        二、区分行权类与非行权类第44-45页
        三、区分知情类与不知情类第45-46页
    第二节 其他股东同意的认定标准第46-50页
        一、其他股东的外延指向第46-47页
        二、其他股东的主观形态——主观恶意为无效第47页
        三、同意的方式——明示同意与推定同意第47-49页
        四、禁止反言原则的适用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5-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P项目财政预算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网络经济对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