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赎刑则例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学术史梳理 | 第9-12页 |
第一章 赎刑、则例与明代律例体系 | 第12-19页 |
第一节 明代赎刑制度的发展 | 第12-15页 |
一、明以前赎刑制度沿革 | 第12-13页 |
二、明代赎刑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则例与明代律例体系 | 第15-19页 |
一、则例的出现 | 第15-16页 |
二、明初至弘治年间的律例体系 | 第16-17页 |
三、《问刑条例》的颁行与明代律例体系的成熟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明代赎刑则例的立法考察 | 第19-33页 |
第一节 律赎则例 | 第19-23页 |
一、律赎则例的内容 | 第19-22页 |
二、律赎则例的适用对象及范围 | 第22-23页 |
三、律赎则例的赎罪方式 | 第23页 |
第二节 例赎则例 | 第23-30页 |
一、例赎则例的发布 | 第24-25页 |
二、例赎则例的内容 | 第25页 |
三、例赎则例的赎刑方式 | 第25-30页 |
第三节 律赎则例与例赎则例的比较 | 第30-33页 |
一、调整的内容不同 | 第30-31页 |
二、适用的对象不同 | 第31页 |
三、赎罪的范围不同 | 第31-32页 |
四、颁布的频率不同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明代赎刑则例的司法实践 | 第33-44页 |
第一节 赎刑的拟定 | 第33-37页 |
一、赎刑的初拟 | 第33-35页 |
二、赎刑的决定 | 第35-37页 |
第二节 赎刑的执行 | 第37-44页 |
一、赎刑的执行机关 | 第37-39页 |
二、赎刑的执行程序 | 第39-44页 |
第四章 明代赎刑则例的特点及价值 | 第44-56页 |
第一节 明代赎刑则例的特点 | 第44-48页 |
一、立法层面的特点 | 第44-46页 |
二、内容层面的特点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明代赎刑则例的价值 | 第48-56页 |
一、赎刑则例的历史价值 | 第48-53页 |
二、赎刑则例对当今立法的启示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明代律赎则例与例赎则例汇总表 | 第61-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