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金陵青溪社与江左风流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青溪社”及相关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8-10页 |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江左风流”界定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明代金陵的城市生态 | 第13-25页 |
第一节 江左传统 | 第13-19页 |
一、六朝故都 | 第14-18页 |
二、怀古文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明代境遇 | 第19-23页 |
一、留都氛围 | 第19-22页 |
二、社会流变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青溪胜景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青溪社的历史流变 | 第25-40页 |
第一节 渊源与兴起 | 第26-32页 |
一、渊源:青溪社前的金陵结社 | 第26-28页 |
二、兴起:顾璘青溪社 | 第28-32页 |
第二节 嘉靖之初盛 | 第32-34页 |
第三节 隆、万之“再盛”而“极盛” | 第34-40页 |
第三章 青溪社与文人风流 | 第40-63页 |
第一节 文人雅集,风流青溪 | 第40-49页 |
第二节 风神气度,济济有众 | 第49-54页 |
一、社友构成及演变 | 第50-51页 |
二、社友风貌及文化特征 | 第51-54页 |
第三节 筝琶佐觞,女子预社 | 第54-59页 |
第四节 翰墨飘香,梦回六朝 | 第59-63页 |
第四章 青溪社与江左文学 | 第63-84页 |
第一节 主流思潮下的迎合与疏离 | 第64-69页 |
一、弘治至嘉靖金陵文坛的转向 | 第64-66页 |
二、滥觞期的青溪社诗学 | 第66-69页 |
第二节 青溪社与金陵六朝派 | 第69-78页 |
一、金陵六朝诗学的深化 | 第70-74页 |
二、青溪社的杨慎崇拜 | 第74-77页 |
三、青溪社诗歌与江左诗风 | 第77-78页 |
第三节 青溪社与金陵文学品格的确立 | 第78-84页 |
一、文学社团向文化社团的转变 | 第79-81页 |
二、金陵市井文化下的文学衰落 | 第81-84页 |
结语 | 第84-85页 |
征引与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